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桃林有杜若相问,威然立于天地间

【序言】 时节如流,岁月不居。当2021年新春的第一缕阳光,穿过尘世的烟云,照在南高嘉陵校区初2018级12班63位孩子的脸上时,他们欣喜地收到了来自班主任杜老师特殊的寒假礼物(每人一首律诗),一学期来学生的个人风采全蕴含在诗中。
结伴三年临毕业,律诗一首寄深情 (学生素质报告册)(一)
(学生素质报告册)(二)
此消息一经学校报道,一夜之间竟登上网络热搜,惊艳了人们的眼眸。一时间,红星、封面、川观等多家新闻媒体纷至沓来,对此事件的主角进行采访报道。“都是别人家的班主任”一语成了网络热句,杜老师也成为时下所谓的“网红”。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写诗寄语,本不新鲜,初衷只为给即将毕业的弟子留下难忘之印迹,从未想过会以这样的方式赢取大众之口碑。如今,“别人家的班主任”正在你眼前,他想以实实在在的小事,讲述属于他自己的故事,让你感知,让你了解,让你走进。如若有缘,他或许会成为你家孩子的班主任。
无心插柳上热榜,媒体多方传嘉声 (川观、封面等媒体报道)
(部分网络评论)
【老杜自介】 老杜者,巴蜀仪陇人也。姓杜名威,自号“授渔者”。父辈少时家境贫寒,常食不裹腹,衣难蔽体,遍尝生活之艰辛。为重振家业,父辈含辛茹苦,省吃俭用,倾其所有,送吾读书。所幸,受恩师之教诲,累十年之寒窗,换得师范之功名,终成人师。后应国之号召,业毕,即奔赴大山,成村小教员。教之初,定下“做人先,求知后”六字育人真言,躬身践行,奋力教坛。 几度春秋遣岁月,满腔热血竞风流
一路走来,历村小、乡小、镇中至南高。教小学、初中、高中之国文,实绩突出,深得学生、家长之爱戴。也尝笔耕不辍,偶有拙笔见诸报端、杂志,实难登大雅之堂,虽有薄名,皆成序章。
偶有灵犀绕心头,凝成佳句诉笔端 (部分发表及获奖作品)(一)
 

一路走来,敬先贤之德行,遵教育之规律,披星戴月,负重前行,教化弟子近千人。立业城市者有之,投身乡野者有之;清北名校者有之,学业平常者亦有之。回首过往,无一为国、为社会添乱者,欣之!幸之! 数度风雨志常在,回首杏坛花满园 (部分在读弟子)
 如今,时维盛世,身居名校,深感同事优秀,弟子聪颖。而余性情率直,偶有仗义执言之举,恐误人子弟,惊扰同仁,常惶然于心。好在相处久矣,皆知余之心性,终归释然。从教至今,忠于业,尽于心,授予渔,爱予生,尔来二十有八年矣。
【第一章】 “背后有只眼…” 神出鬼没的老杜
老杜自工作以来,带班二十八载。小学、初中、高中,已历八届。 凡所带之班,无不风清气正,特色鲜明。老杜深知:一班之内,既有良木,也有荆棘,无论怎样,只有好的环境,才会利于众木生长。
一室花草吐嫩蕊,扑鼻书香润心房 (打造的书香教室)
 每至新班,老杜必个别谈心,广纳良言,立下规矩,以身示范。课余闲时,老杜常与学生互动有加,陪跑步,陪打球,陪读书……借此时光,与弟子促膝交流,了解他们个性,感知他们心事,走进他们心灵,便于日后的管班治班。
学生常常私下密议,老杜不按常理出牌,他仿佛“背后有只眼睛”,一天神出鬼没的,凡犯规必抓现形,不服不行!
故事一:查寝室。老杜很少在学生认为的时间段去,总选在学生上课之后,或回寝室之前坐等,有时也会在中午闪电出击,主看"两角一桶"(墙角床角垃圾桶),小说、手机、零食等无处遁形。
故事二:查吃零食。老杜会利用课余时间考察学校周边零食摊点,往往选择周日到校或放学时段,提前蹲点守候,零食刚到手就抓个正着。
故事三:查小说、手机,老杜常选择自己无课的上午或下午放学前十分钟下手,这时间学生最为放松,凡带必捉。
其实老杜靠的是细心观察,细致分析罢了。老杜认为,班级无小事,全在细节中。培养好习惯,关键在落实。
朝夕相处皆缘分,勤奋作伴叫青春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同时,老杜还会于班团课、德育课、劳动课时间,从疫情、安全、心理、文明、爱国等多个维度,用当前之时事、鲜活之案例,给学生润脑润心,助其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班级。
多育并举启心智,塑造灵魂助发展 (班主任德育课剪影)(一) 
(班主任德育课剪影)(二) 
(我们的专属菜园) 
老杜深知:学校活动是凝聚班级成员力量的最佳载体,也是锤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手段。在老杜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都有表演的天赋,都能在活动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特别是那些内心自卑、敏感脆弱的学生,活动就是他们释放压力、战胜自我、找到自信的天然舞台。因此,无论是学校大的活动,还是班级小的活动;无论是校外研学,还是校内实践。老杜都鼓励学生全员参与,接受锻炼。
【老杜常言:有才没才,先上舞台。动起来,跳起来,你就是表演的天才。】 校园活动大舞台,青春风采秀出来 (国学经典诵读暨展演活动) 
(班级才艺展示) 
(校外“红色文化”研学旅行) 
(校外亲近祖国山河研学旅行) 
倾情演绎,努力付出,终有回报。老杜所带班级,班风纯正,学风浓郁,学生身心健康,张张笑脸就是最好的证明。
【先生常言:一个好的班级,学生必阳光大气,团结友爱,心怀梦想。静能稳如山石,动必势如脱兔,事毕事成。】
青春心灵美作伴,课堂内外精神佳 (学生课堂内外生活剪影)

辛勤劳作终有报,汗水浇出幸福花 (班级部分奖状) 
【第二章】 “你娃娃要遭!” 严父慈母的老杜
古语有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杜以为:育人不能拔苗助长,贪一时之功。育人一定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水到方能渠成。老杜一直秉承“做人在先,求知于后”的育人理念,坚守“爱党、爱国、爱校、爱家”的育人底线,遵循教育规律,弘扬社会正气,立德立心。
立德立心弘正气,为党为国育真人 (线上线下班团课) 每至新班,老杜必花大量时间,详细了解学生之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并记录在案,明白于心,以备到时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同时,于课堂内外,观其色,察其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老杜常言:久在河边走,怎可不湿鞋?你娃儿总要遭!
故事一:治理早恋。凡老杜了解到的班级早恋对象,先“话疗”提醒,再编为同桌,接受大家监督。老杜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凡是谣言,止于智者。
故事二:治理小说。先班级共同制定不能接触的小说清单,一经违反,首先是近千字的反思忏悔散文;其次于规定时间内寻其精美佳句,以正楷摘抄留存,既练文又练字,做到惩戒促能两不误。
故事三:“话疗”谈心。特别是每次月考之后,都要分层分人分批次找学生谈话交流。查找问题,明确目标,提出希望。
凡涉人品问题,比如:偷窃、诋毁、考试舞弊等不良行为,务必家校连手,从严处理。因为这关乎孩子的一生,孩子的能力可以平常,但德行不可以错位。
了解详实心有数,对症下药病方除
(育人工作手记)(一) 
(育人工作手记)(二) 
(育人工作手记)(三) 
家校联手聚合力,风雨同舟书传奇 (家校联谊会) 
若遇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老杜常常丢下家人,陪住校不能回家的学生共度佳节,让学生体验到家的温馨,慈母般的温暖;若遇学生违规违纪,老杜一定扮演的是严父的角色,刚柔并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年来,“爱的教育”“杜氏名言”等老杜专利,早已随学生入脑入心,挥之不去。
传统习俗勿相忘,深情陪伴暖心房 (陪弟子过元宵) 
老杜认为,育人如栽花,该浇水时浇水,该施肥时施肥,该修枝时修枝,该整形时整形。总之,在老杜眼里,众生皆能成才,关键要下足功夫,等待花期。
【 先生常言:才不分大小,但必须有德相配,方为人才。】
【第三章】 “有事找威哥!” 重义重情的老杜
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杜深以为然,并以此为交往原则。工作二十八年来,老杜遇人甚多,主要是家长、同事与学生。
老杜对待家长,均尊重在先,体谅难处,以兄弟姐妹待之。凡所托之事,必尽力而为。因此,真心的付出,必定有真诚的回报。很多家长,后来都成了老杜的铁杆粉丝,真心朋友。
今生有缘天注定,三载春秋情谊深 (部分家长剪影) 
老杜对待同仁,无论长幼,均真诚以待,真心以交。老杜深知,长者术业专攻,学养深厚;青年才俊,思维灵活,教法多样;同辈者,都是业之佼佼。所有同仁,均是学习榜样,一生受用不尽,只能感恩遇见,倍加珍惜。
天南地北聚一校,互敬互爱一家亲 (与同事相处剪影) 
【坊间流传一句话:“老杜热心肠,就是爱帮忙。有事找威哥,保证没得说。”】
【第四章】 “又遭洗脑了!” 能文能武的老杜
谚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杜的事业,全在课堂。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那就是“妙趣横生”,如果非要再加一个词语的话,只能用“包罗万象”。先生的语文课堂,信息量之大,上讲天文,下侃地理,远述历史,近评现实。凡他知道之事,无不巧妙地引入课堂。偶尔还要哼一嗓子,秀一拳脚,总是恰到好处地调动起学生的听课欲望。一堂课下来,粉笔字或行或楷,板书一气呵成,课文重难之处一目了然。每至兴处,总能用一句话妙而概之,被学生戏称为“杜氏名言”。
最为致命的是,每篇课文的最后一节,都要接受他“精神的洗礼”。他总能于教材之外,发现文本精神价值的存在,或褒扬人性的善良,或批判现实的阴暗,或讴歌爱情的美好,或针砭亲情的冷漠……听得学生或群情激愤,或顿足捶胸,或喜气洋洋,或悲哀叹婉……
学生常常私下密言:“听老杜的课,又遭洗脑了!”
课堂高效收获大,板书谨严条理清 (部分课堂板书) 
(部分课堂板书)(二) 
老杜常告诫弟子,语文学习贵在阅读积累,同时还要写得一手好字好文。老杜说:字犹如人之脸面,观字可识人;文犹如人之德性,读文方知情趣。凡他教过的学生,字可看、文可读者甚众。
阅读摘抄重积累,习惯养成在坚持 (学生每周阅读摘抄)(一) 
(学生每周阅读摘抄)(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