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零距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版块导航

≡南充生活≡
果城茶馆吃喝玩乐南充楼市装修家居南充妈妈圈南充汽车
≡商务频道≡
人才招聘
查看: 447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充蓬安籍93岁抗美援朝老兵讲述峥嵘岁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1-3 20:34: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93岁的吕茂奎看着电视内抗美援朝题材的电视剧,又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数十年来,这首歌已经融入了他的骨血,无法磨灭。


01
缘起
 从解放军战士  到中国人民志愿军

吕茂奎,1929年1月出生于蓬安县锦屏镇西拱桥村,“我父母告诉我,红军来我们家乡时,我才4岁多。红军来了,那个打仗的气势不得了哟,不怕死、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为穷人谋幸福,大家一下就觉得有盼头了。”吕茂奎回忆说。


1949年10月23日,时年20岁的吕茂奎毫不犹豫地参加了革命,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整天忙于站岗放哨维持社会秩序,并随部队到各乡镇宣传党的政策,参加社会劳动,帮助人民群众。


1952年3月,吕茂奎进入学校深造。1952年11月,吕茂奎结业并编入工兵六团教导连,投身到当时川藏公路的建设中。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952年底,一声令下,吕茂奎从川藏公路建设工地紧急撤出,编入志愿军工兵十二团急赴朝鲜,投身抗美援朝战争。

02
战场
用血肉之躯 在青川江上搭“人桥”
“敌人的飞机为了阻止、消灭我们,就不停地轰炸我们的铁路、公路、桥梁,我们就不管枪林弹雨、不分白天黑夜、不论饥困风雪,不停地抢修,确保道路畅通无阻。我们都知道,公路多通一分钟,前方就少一份牺牲、多一份胜算呀!”说着,吕茂奎陷入了沉思。

敌人的飞机经常盘旋在我们上空炸个不停,最多的时候我们一天遭到了6次轰炸,时间10分钟到1小时不等。”吕茂奎说,敌机不停往下投炸弹,几乎每一座桥的前后左右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炸弹坑,钢梁上有数不清的弹疤。有“子母雷”、“定时炸弹”……他们把所有足以摧毁桥梁的玩意都拿出来了。、

敌机去后,炸弹开始在大桥附近不断地爆炸。土块、石子、枕木、弹片,在爆炸的浓烟里飞舞,吕茂奎跟战友们昼夜不断、顶着枪林弹雨奋力抢修被破坏的桥梁、铁路。

“面对敌人的轰炸,我们又发挥工兵的优势,实施了志愿军总部作战室坑道修复、大同江木桥建设等工程,在阵地上修建起纵横交错的坑道网络,打起了保卫战、歼灭战,达到了预定的效果。”吕茂奎自豪地告诉记者。

03
驻守
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
1952年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胜利结束,吕茂奎所属部队奉命前去清理战场,收埋战友遗骸。在上甘岭这方圆不过3.7平方公里的两个小山头上,漫山遍野是烧焦的树木、残缺的尸骨。三天三夜,吕茂奎和战友们戴着厚厚的口罩、饱含着泪水,一寸寸地细刨焦土、一遍遍地呼唤着英灵、一次次地整理烈士的遗物遗骸,迎接英魂的回归。“当时是好多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怕,只有恨!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希望祖国强大起来。”吕茂奎越说越激动。

1953年2月,吕茂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追求理想作出了人生最为重要的选择。

1953年7月,战争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结束。吕茂奎所在的部队立即投入了朝鲜战后的重建中。他当时所属的部队也发生了变化,他成了工程兵107团1营4连战士。吕茂奎先后参与了平壤金日成广场、中国驻朝大使馆、平壤大桥、工人文化宫、百货大楼等建设。

“1955年,因为我们工作表现突出,受到了当时中国驻朝鲜大使潘自力接见,并挽留我们留在大使馆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我跟战友最终回到了祖国搞建设。”吕茂奎回忆起当年的点滴。


04
家庭
  心系祖国建设 儿孙同披戎装
1960年初,正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学院学习的吕茂奎响应党的号召,提前毕业支援西藏建设。从此开始了十余年的西藏工程兵生涯。在南迦巴瓦脚下、雅鲁藏布江畔,吕茂奎和他的战友们用忠诚和热血、用青春和汗水,全身心地投入军地工程建设。

和平时期,吕茂奎先后在西藏军区山南指挥部、西藏军区干部学习班 、西藏军区汽修厂等地服役、任职。1976年,由于身体原因不适宜继续在高原地区生活,他转业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家乡,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地方生产和改革大潮中,在南充地区汽车队、南充地区建筑公司等部门担任领导职务,为军地融合发展、军民双拥共建继续发挥新作用、做出新贡献。

老人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也影响了他的后人,儿子吕军便是其中之一。1984年,吕军加入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四川总队,成为一名警卫,多次执行重要的安保工作。

“我从小就听父亲讲他的军旅生涯,我也有一个军人梦,所以当年龄达标,我就参军入了伍。”吕军说。


除了儿子吕军,孙子何欣同样无怨无悔的把青春献给了军营,三代人都身披戎装。

如今,尽管年事已高,有时甚至有些神智模糊,但吕茂奎老人满脸的笑容和痴情依然不改。“我现在一想到转业时,战友们给我的赠言:‘不忘初心强军梦,听党指挥打胜仗;热血托起生命线,红心铺就胜利路。’就特别自豪,特别有干劲!”吕茂奎说。


黎涛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祝真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20-11-4 15:49: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最可爱的人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充零距离 ( 蜀ICP备1102458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