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中医博大精深,最近在看一本叫做《字里藏医》的书,里面提到由于白话文的使用,我们很多人对于字的理解和认识都越来越浅薄,反过来影响到我们思维的严谨性。 
比如饥和饿,身和体,每个字都有不同的含义。其实换个角度来想想:如果这些字意思都差不多,古人为什么要发明这么多的字呀?况且以前还不像现在这样用纸书写那么的方便。我们知道最早的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然后才到竹简,都是非常耗时耗力的活。因此,古人造每个字出来,都有非常明确的目的。 
以身体为例,身是指人的身躯,躯干,体指的是肢体,分支。身是主干,体是附着于主干的外延分支。身是本,体是末。人的五脏六腑,最重要的部分都是属于身这块的。因此,当身足够甚至多余的气血时,才会向四肢流动。老百姓经常说的:人老先老腿,就是身的气血不足了,要弃军保帅。 
现在我们很多的运动,都是在健体,而不是健身。这也就是为什么经常会有在马拉松长跑中,在健身房跑步机上,在球场上倒地猝死的事情。这些人平常都在健体,而重要的身及其内部的脏腑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过度的健体,反而掏空了羸弱的身躯。所以说“养生”贵在“养心”。 
谁说古人不浪漫?万般情思皆可藏于草药中。谁说古人不智慧?普普通通的词语都蕴含着其存在的哲理,古之人不余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