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人类最初的歌唱,是随着劳动节奏而发出的声响。 如果是这样,那么号子应该算是人类最初的歌唱吧,号子就是一种伴随着劳动而歌唱的中国民歌,音乐形象粗犷豪迈、坚实有力,是某些体力劳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 竹麻号子 位于成都市西南的平乐古镇(古称‘平落’),素有“一平二固三夹关”的美誉,这里除了独具魅力的古镇风情,还有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底蕴,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平落的纸文化及其衍生品竹麻号子。 平乐古镇剪影 平落手工造纸要经过选竹麻、打竹麻、抄纸、晒纸等工序,其中打竹麻最关键也最艰苦,为调剂枯燥繁重的劳动生活,祖祖辈辈的竹麻工人唱起了属于自己的劳动号子——竹麻号子。 竹麻号子唱腔原始、质朴、粗放、高亢,是川西地区民间少数原汁原味演唱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浓郁的川西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抬工号子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不是听上去就有点高冷范儿? 但,仁寿的非遗却不一样,它是一种淳朴的生活方式,一种仁寿汉子最有力的呐喊,它,就是抬工号子! 抬工,仁寿人称抬匠。号子,仁寿人称哨子。抬工“以歌辅工”,在抬石头、木头等重物,或是在造房架桥、婚丧嫁娶出力时,用喊号子的方式,统一步伐,分散负重之苦,极具地域特色。 在宽仅仅0.4米的路板上表演过直角弯 汪洋镇被称为“抬工号子之乡”,抬工号子句式整齐,音韵协调,铿锵上口,诙谐幽默,寓意深刻,是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石工号子 “嗨——嗨嗨哟——哟嗬嗨,嗨——哟嗬——咦呀哟嗬……” 这高亢中放纵悠扬,粗犷里浸透柔情,随意间暗合节奏的石工号子,不知始于何时,却在机械化未普及的年代,成了抬石工们精神支撑。 在打石完成后,这些抬工们需要把这些一块约重1500斤的山石搬出,一路上,他们唱着号子,鼓舞士气,在一路的崎岖中,抬着巨石走出山路。 “石怕唠”这句常挂在抬工嘴边的俗语,以举重若轻的语气道出了抬工们唱着号子完成石头开采,抑或石头搬运后的得意与自信,传达出以苦为乐的精神。也因此,亲耳听到过号子的人,都能体味到,在它每个声音的细部里面蕴藏的,让人温暖和向上的力量。 自贡盐博物馆:盐工号子 众所周知,自贡市盛产井盐著称,有“千年盐都”之称。自贡盐博物馆,以生动形象的手法,展现了两千多年来以自贡为中心的井盐业在钻井、采卤、天然气开采和制盐等方面的恢宏画卷,真实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在人类钻井技术上的杰出贡献、卓越成就和伟大创造力。 缓缓流淌的釜溪河里曾经拥挤的歪脖子盐船千帆竞发的场景,是自贡盐业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幕,那个时代也是盐工号子大量孕育的时代。 千百年来,辛苦劳作的自贡盐工,在制盐运盐的艰辛劳作中,传唱着粗犷高亢的盐工号子,成就了盐业劳动中的独特风景。今天,盐场的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盐工号子在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之后,成为千古绝唱,渐渐没落。 号子将劳动的热情和歌唱的情绪完美地统一起来,唱词所反映的内容主要包括当地的民风民俗和民间文艺,随着时代的变化,有的号子,内容随之更新,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而有的在机械化发达的今天,慢慢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 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需要奉献出我们的力量。这样才能流传更久,并绽放出新的生机。 如果你热爱劳动, 如果你热爱音乐, 如果你热爱传统文化, 8月20日,20:15-21:00 CCTV IP 大众生活频道, 《醉美乡音》与你不见不散! 带你感受劳动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