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零距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版块导航

≡南充生活≡
果城茶馆吃喝玩乐南充楼市装修家居南充妈妈圈南充汽车
≡商务频道≡
人才招聘
查看: 6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术之“鹿”怎样不会被市场“狼”吃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11 07:55: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苍穹深蓝 于 2015-5-11 08:01 编辑

    看到市摄协微信号转发的一篇署名“李博”的文章:《别让市场的“狼” 逼死艺术的“鹿”》。说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的濮存昕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对记者说:

   “不能因为票房收入高了,就去搞什么商业化,而忘了传承与创新。”;
   “改制只是手段,繁荣文艺创作才是目的。但现实情况是,一些艺术门类因为难以适应市场体制而变得更加萧条。”;

   “很多演员辛辛苦苦演一年话剧,还抵不上拍一集电视剧的收入。”;
   “过度贴近市场也会造成对戏剧美学的伤害。……很多失去事业编制的年轻演员主动放弃戏剧这个清贫的行当,转而投向了影视剧等更加赚钱的领域。……等等。

    其实这个现象在文艺界早已引起了议论——应该说李博就濮存昕对记者采访所说而写的这篇文章不知是顾忌什么或是其他原因,比较含蓄让一般人读后有些不甚了了——
    我以为:说明白一点,艺术的娱乐化与庸俗化与商业化没有必然的联系。“好莱坞”是市场化的典范,但它每年拍出的经典作品确实世界公认的一流。在经济发展后对文化精神追求日益高涨的需求下我们没有上档次的艺术作品问世,“有高原,无高峰。”(习总书记语)的现状实在令人深思。

    濮存昕所在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当家剧目“茶馆”;“雷雨”都是三、四十年代的艺术大师的作品。我们当今的大师在哪里呢?! 濮存昕感叹我们“很多演员辛辛苦苦演一年话剧,还抵不上拍一集电视剧的收入”、及各种瞎编滥造的“神剧”充斥市场是中国的特有现象。其根源是什么?又怎么才能改变?北京人艺副院长濮存昕没有明说。“李博”也没有阐述。我们只有遐想了:记得著名演员孙海英说过一段有争议的话:我们也能出优秀作品,在中国、在世界上获得最高荣誉的影片。但中国电影管理部门能让我们拍吗(大意)……。是啊!我也想“老舍”写的“茶馆”,艺术浓缩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今天能不能用一篇“高楼”(起名有些随意哈)来反映新中国以来的政治风云、人物命运、改革进程呢?从政权的建立、巩固,办公楼的更新、楼内人物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的经历;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呵呵,这不就是一部艺术“高峰”作品吗!——但是、还是但是——就是有人写了,能问世吗?想想看:起码想在还不行的。为什么?那又是一个很长的话题……

   ……“市场的狼逼不死艺术的鹿,只会让艺术的鹿进化得更加强壮。而画地为牢的圈养,才会让艺术的鹿退化、直至死亡……

    面对现实,我们只能就濮存昕在对记者的访谈中说的:“现如今的演员随便这么一演,台下就全是‘座儿’。我们首先要珍惜,然后就得扪心自问,自己的戏对得起这些花钱买票的观众么?”说道说道。是的,在解决温饱的中国人民迫切需要精神粮食:一个“毕姥爷”就成了千万个中国大妈的精神寄托,“毕姥爷”离开《星光大道》成了多少人的遗憾啊。我们的所有的文化艺术(当然包括摄影哦),传播的“市场”很大很大。在进行艺术创作或者准备为艺术献身的人群,你们也得扪心自问:我怎么才能对得起这项构建灵魂的工作(当然没有想法的拜金者和自慰者除外)。

    一点感慨,几句杂谈。欢迎拍砖,欢迎商榷。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充零距离 ( 蜀ICP备1102458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