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技术、管理等“发展性资源”,是浙江三市的强项;土地、生态、劳动力等“基础性资源”,是南充的优势。三年来,双方将“强项”与“优势”结合,积极推动产业帮扶,为脱贫攻坚注入“活水”,不断提升南充发展内生动力。
产业帮扶,发挥好扶贫专项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是关键。
连日来,位于南充创业小镇的浙川嘉武东西协作共建示范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一台台大型机械发出轰鸣声,运输车辆不断进出工地,数十名建筑工人在各个岗位忙碌作业。
2019年9月,借着浙川两省农发行签订《东西部扶贫协作》合作协议的契机,在浙江来南挂职帮扶干部的牵线搭桥下,武义县与嘉陵区在产业园合作建设模式、投资规模、建设内容等方面达成共识,共同成立南充嘉武产业协作投资有限公司,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2335万元,援建嘉武东西协作共建示范产业园。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借势借力国家开发性金融支持政策撬动国家农业发展银行贷款7.3亿元,成为四川省首笔成功使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国家开发性金融贷款”、项目单体投资量最大、贷款规模最大的帮扶项目。
据嘉陵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嘉武东西协作共建示范产业园项目总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将建标准化厂房三幢,而项目建设与企业招引同步,与武义县共用招商渠道,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项目建成后预计吸纳企业200余家,实现年产值50亿元以上,创造税收约2.5亿元,解决就业岗位5000余个。”该负责人说。
从2335万元到7.3亿元再到50亿元,这正是浙南双方充分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杠杆撬动作用的一个典型。据统计,三年来,浙江三市累计到位财政援助资金4.2亿元,共实施项目153个,辐射带动了南充市15万余名贫困人员脱贫增收。
产业帮扶,通过“筑巢引凤”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重点。
3月15日,记者来到南部县浙川东西部扶贫工业园,只见一幢幢银灰色的标准化厂房在园区内井然排列,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个个发光的魔方盒,蕴藏着东西部产业合作的无限动能。
据介绍,自2019年建成投用以来,在洞头区与南部县的共同悉心“培育”下,浙川东西部扶贫工业园规模日渐壮大,集群集聚效应显现,更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合作项目。2020年园区新签约东部转移企业31家、累计达122家,英联达、天南金属等64家优质企业建成投产,实现了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记者了解到,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我市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省、市东西部扶贫协作优惠政策,深化东西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合作,充分吸收其溢出产能,从东部结对地区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南充。三年来累计引导81家东部企业在南充投资带贫,实际投资额59亿元。包括浙川东西部扶贫工业园在内,南充与浙江结对三市共建产业园区3个,已有59家浙江企业入驻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