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长期历史发展,形成了成都“一城独大”、市州普遍偏弱的现象,以2017年为例,成都在全省首位度达37.56%,经济体量相当于跟随其后的8个城市的总和。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四川发展,2018年2月来川视察时对“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多次强调要“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各区域共同繁荣发展、同步全面小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其核心要义就是以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全方位转型升级,以区域协同创新推动全面创新发展,以区域竞相发展带动全省整体跨越。
做大经济板块是必然选择,也是重要方法。除成都外,尽管省内其他城市在全国竞争力不强,但川南四市、川东北五市经济总量均占全省八分之一强,如果把经济区作为一个“抱团”整体,无疑会提升竞争实力。
因此,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后,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省推进区域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出台有关指导意见和实施意见,并在省级层面设立五大片区联席会议制度,分别由省领导牵头以“清单制+责任制”管理方式,促进区域间、市(州)间形成战略协同和实施协同。
追求“1+1>2”效应,协同发展唱响主旋律。成都与20个市(州)签署全面合作协议,特别是探索构建“总部研发在成都、生产配套在市(州)”新型合作关系,有力带动了市州重点产业协同发展。2020年,地处环成都经济圈“外圈”的绵阳、乐山、遂宁、雅安四市经济总量7171.25亿元,是2017年的1.35倍。
更为直观的是交通脉络。随着成自宜、成达万等高速铁路以及一批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通道等项目加快建设或投入使用,毗邻市州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经贸活动更加活跃,组团出击、联合招商愈发频繁。
成效用数据说话。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三大主力舰队——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经济区,2020年分别增长4%、4.2%、3.8%,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或与之持平,形象诠释了“压舱石”作用。省统计局还公布了2020年各经济区占全省经济的比重,由此可以计算出,上述三大经济区2020年的GDP总量分别是2017年的1.26倍、1.29倍、1.28倍,增长势头强劲。
2020年五粮液市值破万亿,公众对宜宾工业上台阶有所预期,但具体分析各行业增长情况却发现,该市增长最快的不是白酒,而是智能终端产业——增长了58.3%,其中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增长了24.4%。从无到有,宜宾用几年时间培育壮大了一个新产业,也带动了出口创汇,2020年出口额增长36.7%。
优化存量、拓展增量,是调整产业结构的一条重要路径。近年来,随着“拓展增量”的深入推进,我省“5+1”现代工业体系中15个细分领域的特色优势产业在市州渐次开花结果,正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力量。
乐山用好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试点政策,积极引进光伏龙头企业集聚发展,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绿色硅谷”称号。去年,该市重点监测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中,单晶硅增长91.9倍,多晶硅增长21.4%,半导体分立器件增长17.5%。雅安市工业投资增长19.2%,很重要一个投向是大数据产业。雅风雅雨雅数据,截至去年底,雅安引进大数据及关联产业项目85个、总投资331亿元。
这也印证了一个浅显道理,经济稳定增长的市州,实体经济一定有声有色。2020年绵阳、宜宾、泸州三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1%、5.6%、5.0%,2019年的这一数据分别为10.0%、10.4%、10.0%,对经济增长特别是工业增长的持续拉动作用显著。
与全国、全省一样,已公布数据的2020年市州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普遍高于GDP增速,既说明由于各级党委政府及时采取举措推动农业生产较好克服了疫情影响,又凸显出面对特殊考验“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重要性。达州粮食总产量319.37万吨,创历史新高,稳居全省第一位。南充第一产业增加值460.76亿元,同比增长6.2%。
网友们说,粮聚人气,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为达州奋斗2035年中心城区建成面积300平方公里、人口突破300万的“双300”目标奠定基础。
有专家指出,一个区域有大城市、也有小城市,要想进一步提升整体区域发展能级,必须大小齿轮转速匹配才能高效运转。四川当前问题还是“小齿轮”太小,只有立足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产业,在追赶运动中把齿轮做大。
领跑者宜宾回答: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重点打造2000亿元食品饮料、1500亿元电子信息、1500亿元先进材料、1000亿元装备制造、1000亿元能源化工等主导产业。
评论区讨论~
来源 | 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