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零距离论坛

标题: 能不能整治一下小车停在公交站台的顽症啊? [打印本页]

作者: 细心变鲜花    时间: 2021-11-12 17:32
标题: 能不能整治一下小车停在公交站台的顽症啊?
高坪区望鹤路一段的三个公交车站台,一直以来,都被私家小车霸占着,公交车进不了站,只能停在交通主道上,结果就把后面的车堵住了。三国源论坛的网友,近年来多次在论坛上报料舆情,至今也没有解决这个顽症。12日下午,我路过望鹤路一段,看到还是很多小车停放在公交车站台里。看看我拍的图片吧。这次南充市开展道路交通违法专项整治行动,能不能整治掉这个顽症呢?
(, 下载次数: 18)

作者: 刘某    时间: 2021-11-12 18:55
来几个交警就立马就没得

作者: Lcylenniease    时间: 2021-11-12 20:59
同希望整治

作者: 一天又一天    时间: 2021-11-13 06:37
他有车了不起,喜欢怎么就怎么

作者: 伊祁胤    时间: 2021-11-13 09:27
需要有关部门出面

作者: msx    时间: 2021-11-13 09:35
城管和交警应该依法处理

作者: 林小利    时间: 2021-11-13 10:15
开罚单

作者: 结果果    时间: 2021-11-13 10:16
应该好好整治一下了,这些人太不守规矩了。

作者: 我爱南零    时间: 2021-11-13 12:05
有些人素质太差,怕要罚款??

作者: 政玮    时间: 2021-11-13 13:17
应该随手一拍发给交警大队就可以处理违章了

作者: 情缘哥    时间: 2021-11-13 14:22
应该好好整改

作者: 飞腾    时间: 2021-11-13 15:18
这些举措应该多罚dian

作者: 译心念你    时间: 2021-11-13 15:30
国民素质有待提高

作者: 凯艳浩龙    时间: 2021-11-13 17:49
素质太低

作者: 张家华    时间: 2021-11-13 18:57
应该整治。

作者: 莲子百合    时间: 2021-11-13 19:29
自己不遵守交通规则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1-11-13 20:18
早该整治了

作者: SCZHDZXZ    时间: 2021-11-13 20:20
向交警举报

作者: 章鱼丸    时间: 2021-11-13 20:28
直接投诉了

作者: 好运年年    时间: 2021-11-13 20:29
素质低

作者: 士兵(创意)    时间: 2021-11-13 20:49
没素质!

作者: 李明吉    时间: 2021-11-13 21:14
这是乱象该整治。

作者: 1217。com    时间: 2021-11-13 21:20
把他处罚痛了,就不得乱停了。

作者: 漂泊在外    时间: 2021-11-13 22:04
直接开罚单,叫个拖车直接拖走,下次就长记性了。

作者: 情缘哥    时间: 2021-11-13 22:10
应该加大力度管理

作者: 爱吃豆腐的书包    时间: 2021-11-13 22:59
每天都来贴两张罚单,就没有了

作者: 取不来名字    时间: 2021-11-14 00:25
有的人要遭一回才得长记性

作者: 昨天今天明天    时间: 2021-11-14 05:59
交管部门应当严惩

作者: 拍山摄水    时间: 2021-11-14 07:39
南充的通病,不是一个地方才占用公交车站台。

作者: 伽玛刀    时间: 2021-11-14 09:13
每天放學學校門口簡直無話可言……

作者: 佳美布艺窗帘    时间: 2021-11-14 09:59
南充的特色 .乱停乱放

作者: 林小利    时间: 2021-11-14 10:39
素质的人也不少。

作者: 我爱南零    时间: 2021-11-14 11:09
我看也是啊,规范管理好!

作者: 好好吃饭    时间: 2021-11-14 11:22
这种情况属于占位置

作者: 一天又一天    时间: 2021-11-14 13:54
不自觉遵守规则

作者: 怡心亭    时间: 2021-11-14 15:18
不是说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吗?

作者: AAA快乐家族    时间: 2021-11-15 07:31
交警大队管理松散 放养模式整治 罚款作数 今天罚款 明天不罚 停车的都侥幸心理 反正不是天天都会执法 偶尔一次不会有事 所以到处都是这样





欢迎光临 南充零距离论坛 (https://bbs.0817ch.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