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零距离论坛

标题: 坚守老手艺 南充篾匠老刘的“编织”人生 [打印本页]

作者: 飙高音    时间: 2016-7-9 15:04
标题: 坚守老手艺 南充篾匠老刘的“编织”人生
农历小暑, 南充酷热难耐。走在街头, 随处可见市民避暑纳凉,正是这样的高温天气,才是篾匠生意最火的时候。他们带着自制的工具和篾条走街串巷,为城区居民修补破损的凉席。
刘锡华今年58岁,是高坪区会龙镇小有名气的篾匠。“小时候看着村里的老人编凉席、箩筐,自己家的背篼破了,就学着编,试着补,慢慢就会了……” 刘锡华说,他自小就爱好竹编手艺, 没有师傅教,全靠自学。
昨(8)日一早,刘锡华出门买了两个馒头,便匆匆赶往事先约好的高坪区望鹤路一居民小院内补凉席。楼梯过道成为刘锡华施展拳脚的地方。附近的居民陆续送来三床竹席。刘锡华弓着腰,一根根去骨的篾条在他的指间穿梭,一阵神情专注的精编细作后,凉席破损处很快被修复得严丝合缝……
走街串巷的刘锡华,总带着一个竹篓,里面装的是他修补时所需的篾条和工具。他说,篾条最好在冬天准备,冬天的竹子绵软,质量更好。制成篾条后,用开水将篾条煮沸,增加篾条的韧性,这样,既方便编制,又能保障竹席的质量。
刘锡华从10岁开始自学竹编手艺,以编竹篓竹筐补席子为生。4年多前,为了开阔视野,他把家中的土地租给别人后, 便走出家门,开始走街串巷补凉席。为了节省开支, 刘锡华只挑一晚6元的便宜旅馆入住,生意好时,一天可挣200元左右。一个夏天,从刘锡华手中完成“修复”的凉席至少100张以上。
“补凉席费时间,挣钱不多,很多人都转行了……” 刘锡华说,随着夏季床上用品的日益多样化,更多市民用上了机器制作的方块席、牛皮席等,还有的甚至开空调睡床单,根本不用凉席。刘锡华觉得,无论市场怎么变,但手工竹编这项传统手艺还是应该保留传承。
(, 下载次数: 2)
(, 下载次数: 2)
(, 下载次数: 1)
(, 下载次数: 2)
(, 下载次数: 1)







欢迎光临 南充零距离论坛 (https://bbs.0817ch.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