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零距离论坛
标题:
把工作快一年的经历跟感受给大家说下,应届生定要好好看看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娅胡勇
时间:
2015-1-10 11:21
标题:
把工作快一年的经历跟感受给大家说下,应届生定要好好看看
楼主去年6月毕业于中部一所211学校,学的专业有点偏,交叉学科,既文又理,既机械又艺术。就这是这么一看似万能油的专业,实际上很蛋疼,因为大部分公司只要自动化,动化,化。。。楼主在学校学习还行吧,2次三等奖学金,一次二等奖学金,英语过了6级,学校里要求什么科技创新,必须得有个专利,自己跟同学搞了一个
去年过完年后就去一家公司实习去了,干了一个月,回学校找工作,工资低,2100,还每天都加班,周六上班,不管住,管一顿午饭,回到学校后又找了个学校附近的,从4月份干到现在,还没签合同,说的好像下周要签,都干了快一年了,面试的时候说的好好的,实习期最多2个月,工资3千有公租房,有交通补助,呵呵,当时觉得挺好的,就屁颠屁颠去干了,殊不知,坑很深,到车间实习实习还是实习,一个月2个月,过去了,给人事的打电话说要求转正,当时不是说的好好的最多2个月,然后人事的就bb了,我当时在这个岗位呆了3个月,还是没全部搞明白这些原理,你们等通知吧,看领导咋说,然后又实习实习,到9月份了,公司这时候很忙,要我出差,楼主也屁颠屁颠的就去了,一个人跑到甘薯,尼玛说好的出差就是给人家当安装工,一天补助130,吃住你自己想办法,反正就这么多钱,呵呵,
然后一个月过去了,快十月了,又问什么时候转正,人事的又放话了,这几天正办着呢,等领导意见,有个流程,用屁股都想出来,要个屁流程,领导一句话的事,你们等着吧,估计到十一后了,然后十一过去我去技术部报道,新电脑,新环境。咦挺好,好好干,挣钱娶媳妇儿,马上就转正了,殊不知又是一个坑,十一月发工资时,发现还是1800.这是实习期工资,那个交通补助呢?不是说好的到这边有么?问领导咋回事,他说不知道,问人事的,又去问人事的,说实习期过了还有个试用期,就是转正工资的80%,你还没到试用期呢,,,,,楼主听着石化了,那赶紧问试用期多长?一般2个月到半年吧,,,,,呵呵,,,,楼主回来摸了摸自己的蛋,碎了,,,然后苦逼着等吧,等到十二月给领导反映,该转正了吧,转正到底需要啥条件,领导说看你跟岗位的磨合程度,好吧,我先回去了,第二天楼主想好了怎么问,就去问人事的,到底怎么转正,人事的说看你跟岗位的磨合程度,,,,楼主昨天晚上想好怎么问了,到底这磨合程度怎么算,怎么就磨合好了,人事的显然不乐意了,这个要问你们部门领导,我不管这事,尼玛又跑去问领导,说到底磨合是什么意思,磨合都有酱紫了,还不让转,都快一年了,人事的说这不归他们管,你说了算,你说转就转,领导说,那我去问问他们吧,然后又是几天后问领导,能不能转,领导说我跟他们说过了,去找他们吧,楼主屁颠屁颠去找人事,人事的这时候又说了些让你蛋碎一万次的话,说我们工资转跟签合同不是一回事,转正是工资转正,签合同是另外的,,,,!!你们听过么?不签合同叫转正,那签合同谁说了算,他说你们领导。我去,尼玛又去找领导,说转正跟签合同不是一回事,签合同你说了算,他们不管,领导也纳闷了,说以前都是一说转就签了啊,那我再去问问吧,
就这样,这点b事,弄了一个月,还是没签合同,元旦过去后,又问领导,到底啥时候签合同,领导又纳闷了,还没签?早给他们说过了,一听这尼玛总是要签了吧,放心,让我蛋再碎一次吧,到了人事那里,人事翻起来说,你们领导的意见是一月份签,我去,咋成一月份签了,领导说十二月转正让签的,他翻起来那个意见表,其实就写的是合同从15年1月到12月,但是字体就不是领导写的,是人事的填好让领导签个字就行了,这尼玛那是领导 的意思,我说领导让十二月签的就十二月,干嘛一月,人事的又放大招了,说你们只拿了一个月的试用期工资,2100,要签合同就要扣五险一金,400左右,扣完你们就剩1600了,公司觉得这1600你们过不下去,就让你们一月份签,一月份签就是转正工资2600了,还特地给老总申请的让你们这个月拿100%的工资。哎呦我去,说这话都不脸红,我坚持说不行,扣社保扣吧,十月份的社保你得给我扣了,我想十二月签合同,人事说那好吧,我让你们领导在签一份。然后到现在了还没签!!
真的快一年了,拿这点工资都觉得丢人,今天成都那边有个公司打电话让我面试呢,一个外商独资,入职就交五险一金,我还特地问了下,是签合同才交,还是实习的时候也交,他们说实习时候就交。住宿呢?有通勤车,吃饭呢?中午管饭,下周去面试,媳妇儿在那上研究生,加油,觉得这次理梦想很近。
楼主还想问下,南充那边工资大概是多少钱?做汽车配件的技术员,结合我的水平。要多少钱合适?
祝大家新年快乐,学妹学弟们引以为戒。!别再被坑了。
欢迎光临 南充零距离论坛 (https://bbs.0817ch.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