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零距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版块导航

≡南充生活≡
果城茶馆吃喝玩乐南充楼市装修家居南充妈妈圈南充汽车
≡商务频道≡
人才招聘
查看: 2950|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冯骥才的无书生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2-8 12:26: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冯骥才的无书生活
冯骥才是当代著名作家、艺术家。谁能想到他之所以取得今日成就,得益于曾经的无书生活.
冯骥才的家在“文革”之初就被洗劫一空。原先收藏的1000多册图书,被造反派或撕碎或烧毁。抄家过后收拾破烂杂物,冯骥才把残书和零零散散的书页十分小心地收起来,整理、缝订,破口处全用玻璃纸粘好,残篇散页装了一大包袱。
包袱里的这些书页,成了冯骥才真正的伙伴。苦闷寂寞时,他便把包袱打开,将里面的凌乱书页拿出来读,由此进入了另外一个天地。
《约翰·克里斯多夫》被撕得只剩下半本,几乎被冯骥才看烂,若干名词佳句全都熟记于心中。读这些无头无尾的残书,冯骥才慢慢地有了另外一种体味。书中的某一人物命运由于缺少篇章不知后果,冯骥才就用想象去发展它、完成它,按照自己的意志为他们设想出各种命运变化和结局。期间,他感觉自己就像命运之神那样安排着一个个有意味的生命历程,由衷地感到幸福和快乐.
由于不知道这些人物在原书中的结局是什么,冯骥才往往会给一个人物设计出几种不同的结局。他把自己编的这些续篇分别讲给不同的朋友听。凡是某一种结局感动了朋友,他就认定原作一定是这样,而朋友听了冯骥才的讲述也都深信不疑,好似他讲的就是真实的书本。
“文革”结束后,这些散页和残书都重新出版了。常有朋友跟冯骥才说:“你讲的那本书最近我读了,那人物根本没死,结局也不是你讲的那样。”继而朋友又说:“不过,你那样的结局也不错。”
当年,续编这些残书中未了的故事,冯骥才干得很来劲,因为在续编中,他调动出自己生活中最生动、独特和珍贵的细节,发挥了艺术想象。慢慢地,冯骥才脱开别人的故事轨道,开始写下自己心中藏不住的、唯我独有的故事,踏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25-2-11 14:56: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点赞点赞。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5-2-14 08:09: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冯先生的作品拜托了少许,受益匪浅。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25-2-11 14:56: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这人值得尊重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25-2-9 07:46: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冯先生的作品值得拜托。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5-2-9 07:46: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中国文学的大家。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5-2-9 07:46: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曾经的无书时代造就了一代伟大作家的光辉历史。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5-2-9 07:47: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冯先生的作品曾经也拜读了少许,受益匪浅。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2-11 14:35: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j为当代艺术家点赞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2-11 14:55: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不错不错哦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2-11 14:55: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这是文人傲骨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2-11 14:56: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曾经的大师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25-2-14 08:10: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以前是阅读,现在为了避免眼睛受损,所以大都改为了听书,所以两者之间的感觉还是大不相同的。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25-2-14 08:11: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阅读的感觉就是细细的聆听书中人物和故事的波澜壮阔,起伏不定……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5-2-14 15:34: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有些东西时代决定了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充零距离 ( 蜀ICP备1102458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