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杨叔叔,谢谢你治好了我的手,我要送给你一朵小花!” 五岁的涵涵(化名)一脸兴奋地跑到黑色背景布前,双手托着下巴,笑容灿烂地注视着杨科跃的镜头。 快门“咔嚓”一声,在浙江省宁波市第六医院手外科副主任医师杨科跃的诊室里,他为刚刚治愈的涵涵拍摄了一组照片。照片里,涵涵对着镜头甜甜地笑着。 杨科跃也记不清这是他第几次按下快门,为治愈的患者记录幸福表情。三年来,杨科跃拍摄了大约3000张“治愈的微笑”。 杨科跃为涵涵(化名)拍摄下“治愈的微笑”。(受访者供图) 2018年,杨科跃接诊了一位手被严重轧伤的外来打工者。尽管手术成功了,但在此后的康复训练中,因为疼痛和活动不便,患者经常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嘴里不停地念叨:“我这手啊,怕是就这样废了。” 这种状态持续了好几个月。直到最后一次检查时,杨科跃告诉他:“你的手已经恢复了95%的功能,可以像以前一样干活了。” 听到这话,这位打工者大为惊喜。他不好意思地捂住嘴,对着杨科跃开心地笑了。 “这是他这么长时间来第一次露出笑容。”杨科跃回忆,这种笑容真切又朴实,似乎满载着对未来的信念与希望。“就在那一瞬间,这个笑容打动了我。” 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他产生了一个念头: “能不能邀请诊疗后康复的患者,定格他们得知治疗成功时的表情?” 一对母女在杨科跃的镜头前留下幸福的表情。(受访者供图) 一开始,杨科跃有几分犹豫: ——患者们会答应吗? ——治疗结束,他们会露出满意的表情吗? ——即将出院,他们会再一次信任我们医生吗? 终于,在一位患者结束治疗时,杨科跃第一次试着提出了拍照的请求。 “没问题,你拍吧!我配合。”杨科跃没想到,那位患者十分爽快地答应了。不过当他真正站到相机前,脸上却挂着一丝紧张。 “你这个表情,是不是对我的手术不满意呀?”杨科跃半开玩笑地说道。 “那怎么会,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患者一下子被逗乐了,表情放松了下来。杨科跃抓住机会,果断地按下相机快门。 渐渐地,拍摄次数越来越多,杨科跃积累了一些“经验”:他总会一边和他们聊家常、聊生活、聊开心的事,一边寻找合适的拍摄时机。他和许多患者无话不谈,相机前的一张张面孔,仿佛都是他多年相知相熟的好友。 用这样的方法,杨科跃成功拍到了很多患者的“真情流露”。 ——一位刚治愈的大爷,对着杨科跃竖完大拇指又立马说:“不对,一只手还不够,我要双手并用,给你竖两个!” ——一位刚治愈的阿姨,右手无名指厚厚的纱布尚未完全拆去,一听到出院前还可以拍照,高兴地对着镜头爽朗大笑,露出了两排牙齿; ——一位刚治愈的小姑娘,腼腆地拉着妈妈一起合照,但当闪光灯亮起前的一刹那,微笑着主动把治疗后的小手,伸向了镜头的正前方……
杨科跃拍摄的患者康复前的“真情流露”。(受访者供图) 杨科跃说,工作之余,他总是忍不住把这些照片翻了又翻。他不刻意回忆患者的姓名、年龄、家庭状况,但拍摄时和患者互动的那些记忆片段,他总能“如数家珍”: “如果这些照片能在患者们日后遇到困难时,让他们更确信,自己可以通过勇敢和坚持一点点地战胜它,那也是一桩幸事。” 杨科跃拍摄的患者康复前的“真情流露”。(受访者供图) 在杨科跃看来,治疗过程中从手术到康复训练,患者承受了很多辛苦和疼痛。他镜头里记录的这3000张“治愈的微笑”,每张都像是患者努力取得的优异“成绩单”。“他们开心地笑了,就像是完成了一次人生大考,最终拿到了他们想要得到的分数,也为治疗阶段的生命经历,画上了一个比较圆满的句号。” “相机定格了微笑,更定格下了医患之间最好的信任。”杨科跃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