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大木偶精彩亮相平昌冬奥会蹝北京八分钟蹞。资料图
《亮花鞋》亮相央视春晚。资料图
南充大剧院演出大型话剧《牡丹亭》。资料图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罗虹实习生宋思蓉
南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2016年11月,我市成功创建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近年来,我市以不断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为出发点,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品牌打造、文化惠民活动等方面全面发力,群众文化满意度不断提升,文化事业既有“里子”也有“面子”。
A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11月19日,记者来到位于西河体育公园旁的市博物馆。走进馆内,只见博物院、文化馆、大木偶剧院分布错落有致。大木偶剧院内设置了陈列室、国际会议厅、剧场、多功能排练厅、文创中心等。
“目前正在进行室内装饰和设备安装,建成后,市民朋友不仅可以在这里看到一些精品大木偶,还可以在这里学习木偶的表演和制作,零距离接触非遗文化。”大木偶剧院项目现场负责人蒋志城告诉记者。除此之外,还建设了大木偶剧场,配备了多种国际顶级设备,充分满足声学设计要求,力求完美的声学效果。建成后,不仅为文艺工作者们提供了文化阵地,也将成为市民欣赏体验木偶文化的“网红打卡地”。
作为南充市第一座综合性城市博物馆,市博物馆总占地面积约4.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6亿元,从2015年年底开工以来,一直备受市民关注,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提升城市文化底蕴的重要场所。
自2016年南充成功创建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大型公共文化场馆26个,总面积达16.43万平方米;建成44个街道文化站、785个社区文化室,382个乡镇文化站,2219个村文化室。依托农村产业园区、乡村文化能人,培育125个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基本建成农村“十里文化圈”。
B文化品牌更加响亮
山水为根,文化为魂。近年来,我市文化创作热潮高涨,文化活动精彩不断,文化品牌更加响亮。阆中地方民俗节目《亮花鞋》亮相央视狗年春晚舞台,原创民族歌剧《张思德》亮相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南充原创民歌表演唱《一根竹竿刹过河》先后获得四川省群星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四川省民歌大赛金奖等奖项,并作为四川省唯一歌曲入选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2019年度优秀歌曲。与此同时,我市还成功举办了首届巴蜀合唱节暨第七届南充嘉陵江合唱艺术节、中国(南充)嘉陵江灯戏艺术节、首届“嘉陵江之春”C-POP流行音乐节、“国家舞台艺术精品进南充”“中法兰波诗会”等特色文化品牌活动,极大提升了南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据统计,我市文化事业费用逐年递增,2020年总投入达3.37亿元,与2018年相比,增长15.4%;人均投入达到60.2元。专项资金方面,每年文化活动投入3000万元、示范区创新发展投入1200万元(市级300万元,9县〈市、区〉各100万元)。
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红色文化、嘉陵江文化、丝绸文化、三国文化”为内容的“四大文化”和以“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皮影、川北剪纸”为内容的“四朵金花”是南充的“两张特色名片”。近年来,我市依托这“两张特色名片”,注重打造特色、强化品牌,把文化品牌做足、载体用够、资源盘活,南充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南充文化团体创作文艺作品在国家和省级大赛中频频拿奖,通过这些“南充造”的文化精品,将南充的特色文化带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观众眼前。
C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日前,第二批四川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名单公布,高坪区成功通过创建验收评审,正式成为南充市首个四川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
高坪区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以来,该区新(改)建城市文化广场6处,提档升级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9个,村级文化活动室91个,区图书馆按照国家一级馆标准基本升级到位,区文化馆再次被评定为国家一级馆,打造了六合丝博园、黄辉文化园等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型公共文化阵地。
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提升文化场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服务功能,打造文化驿站、文化广场、城市书房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让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瞄准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接下来,我们将深化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增强高品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服务功能,加强智慧文化场馆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布局。”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度挖掘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创作一批有温度、有深度、有热度的文艺作品,讲好“南充故事”、展示“南充魅力”、凝聚“南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