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产业领域德国和日本的汽车企业都是当今世界的产业巨头,在不同的技术领域各自领先。
“德国制造”一直都是精细和高品质,无论是洗衣机、生产设备还是铁路甚至是厨房的刀具都有很好的可靠性和耐久度,德国汽车制造始于1886年,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本田是首个登陆德国的日本车企,在那个时期日本汽车还达不到德国汽车的质量水平;有一些日本制造商在欧洲建立工厂,设立了设计与研发中心和试验场。只为一个目标:提升品质以满足欧洲客户的需求和标准,抢占欧洲市场。
今天日本汽车制造商登陆欧洲过去五十多年,品质还是没有追上德国汽车;在高端豪华领域,比如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等。运用了先进技术的雷克萨斯仍还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
高端的品质更是源自和世界最强制造商的竞争而产生的,这些强者中的大多数都在德国。高端品质还缘于德式思维和德国人的生活方式。
当奥迪的CEO Rupert Stadle陪我试驾新Q5时,我曾私下里问过他“为什么日本车始终无法达到德系车的品质感呢?是因为内饰吗?”。他的回答是,“日本制造商是由生产驱动,他们宁愿牺牲品质来提升和简化生产工序”。
另有网传,因日本地小,资源稀缺,发展更倾向于节省材料物资。所以延伸出日本汽车车轻、省油等特点。
经常看到一些车祸后的照片,日本车往往是面目全非,相对的德国车保存较为完整。
这是由于他们对对车身安全系统不同的理解,日本汽车理念:车祸中易变性的车身能够吸收大量冲撞力,从而减少对人员的伤害。德国汽车则在安全气囊优化上保持领先水平。
德国汽车在研发零部件比如变速箱时,会考虑到驾驶员会犯什么错误,新司机会把五档换到二档而不是四档,往往很伤变速器。
因此德国汽车的零部件都很耐用,但日本制造商会忽略这些因素,也不会浪费时间和资源在“过度”设计上,他们觉得够了就行。
很多人注意到修理德国车时,可能要用到一些特殊的工具,操作步骤也很复杂。相反的是日本汽车制造商把汽车维修的便利性考虑在内,比如同一款车上使用统一规格的螺丝,维修时不再需要频繁更换工具,提高了维修效率。
易维护---使得日本车在美国和亚洲很受欢迎,还有中东地区。常常看见军队或者是恐怖分子不开宝马X5或者奔驰G级,而是丰田海拉克斯或者陆巡,那些不太好修的车可能会导致他们丢掉性命。
日本汽车也有非常可靠的车型,少出毛病,维修也很方便。在德国你也可以看到对于那些不在意设计和内饰的人也很喜欢便宜的日本老车,因为需要一辆可靠的车作为代步工具。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德国车确实不如日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