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群众近距离讲家风故事。
今年年初起,北川县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查,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走进乡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宣讲、孝老爱亲典型事迹宣传宣讲、法律法规政策面对面解答、田间地头技能培训等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 500余场活动,计划今年内开展活动2000余场,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坝坝会上说家风
“那时我家住在山上,为了我的学费,我妈瘦弱的身躯曾经背着150斤的土豆去换钱。虽然她现在得了重病,但只要她活着的每一天,我都要让她快乐。”4月底的一天早上,在北川县永安镇新石村的一个农家院坝里,50多个村民围坐在一起,聆听绵阳市道德模范冯晓蓉讲述她和母亲的故事。当天,北川县开展的“用心用情学党史 典型引领办实事 优良家风倡文明”活动来到新石村。
有群众被故事感动落泪。
活动结束后,村民紧紧抱住冯晓蓉。
26岁的羌族女孩冯晓蓉,是北川羌族自治县大鱼公益的社工。冯晓蓉从小家境贫困,又经历了自然灾害、亲人生病等重大变故,是爱心人士的帮助让她重返校园。2018年,冯晓蓉的母亲被诊断为肺癌晚期,为了照顾母亲,她毅然放弃外地优厚的工作条件,带着母亲四处求医问药,无微不至地照顾母亲。在此期间,她还主动加入公益组织,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如今,在她精心照顾下,母亲的病情渐渐有了好转。
在聆听冯晓蓉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有人默默擦眼泪,有人陷入沉思。活动结束后,新石村村民熊绍芬擦了擦眼泪,起身走到冯晓蓉跟前说:“妹儿,没有过不去的坎,你要坚强。”说着便拥抱了冯晓蓉。随后,很多村民陆续走过去拥抱了她。
除了冯晓蓉,来自北川县的“四川好人”王艳也在现场分享了故事。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王艳痛失男友,面对年过半百失独的男方父母,她毅然决定替遇难的男友尽孝。即使在自己有了家庭后,她也将老人接到身边照顾,待他们如亲父母。
“故事很感动,你们过年一定要再来啊!很适合讲给那时返乡的年轻人听。”活动结束,当王艳和冯晓蓉离开时,63岁的村民周福蓉挥手告别,再三嘱咐。
市民素质提升宣传宣讲进社区。
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杨志宏邀请社区居民答题。
群众踊跃参与活动。
龙门阵里摆文明
“有个人在新生广场上随地吐痰。”“不能随地吐痰的嘛!这个人不讲卫生!”……4月22日上午九点半,在北川县永昌镇新川社区孝文化广场上,笑声和掌声此起彼伏,一场关于市民素质提升宣传宣讲进社区的活动正在进行。不同于普通形式的宣讲,活动通过摆龙门阵、有奖问答的形式,将文明城市测评细则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讲给大家听。
75岁的任秀珍举手抢答,回答正确后,她获得一包抽纸作为奖品,满意地回到了座位上。
为什么要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对普通老百姓有哪些好处?如何做一个文明的市民?大到政策小到行为,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杨志宏以问答等形式进行阐述,通过摆龙门阵的形式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吸引了众多居民踊跃参与,现场鼓掌声和欢笑声不断。
新川社区居民许英表示,活动很接地气也很及时。许英曾是工作在北川新县城的一名环卫工人,这几年的变化,她看在眼里。“几年前,每次打扫路面卫生都很吃力,曾经在小区里打扫,还有人从楼上往下扔垃圾,这一年多来,基本没有这种现象,马路上也干净很多。”
“我们前期就想过很多方式,最终选择以摆龙门阵的形式进行,在群众熟悉的语境下,让他们去了解和辨别什么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坏的习惯。从这次的活动看来,大家参与度很高。”杨志宏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十分重要,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全民参与。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他们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是很有必要的。
文明实践送技术
4月中旬的一天,北川县永昌镇宝林村艳阳高照,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忙碌着。
“师傅,我们这些椿芽树是去年10月栽的,能否修剪和灌水?”“这批椿芽能否施肥?”“这批椿芽还不能修剪,现在根系还不稳定,到6月以后活着才算真正成活。从目前土壤饱水量看也不能灌水……”田间地头,群众围着该县自然资源局组织的志愿者了解椿芽种植技术,志愿者们一一为群众解惑释疑。
志愿者在田间地头送技术。
稻田边,县农业农村局的志愿者耐心地为村民讲解养鱼养虾技术。这是北川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查,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的生动画面。
据悉,北川各乡镇文明实践所、村(社区)文明实践站根据群众需求“点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牵线搭桥“派单”,县级各部门立足职能职责组织志愿者“接单”,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如今,北川已组建“1个志愿服务总队+60个大队+200个中队+4个常态化队伍、8+N个专业化支队”的专兼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网络,形成了禹乡羌韵品牌,打造大禹智汇讲堂、“羌风新阶层+公益”、羌山应急救援、羌山雏鹰4个特色品牌。共注册志愿者4.1万余人,占常住人口的17%;有志愿服务活动时长记录的志愿者达到62.5%以上,人均服务时长20小时以上,党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率达95%。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万余场次,服务群众达20余万人。(四川文明网 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