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家现在「安静」待在墙地面的瓷砖怎么贴上去的吗?
装修会变得复杂,装修知识不对等其实是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贴砖,什么地压墙、墙压地、薄贴法、碰对角…相信大部分同学都不明所以。
施工方只会让你验收工地,却不告诉你具体工艺长什么样的,简直就是耍流氓。
本期【第一现场】,带你看看贴砖过程中的那些事儿~~
↓↓↓
小区:商州名苑
面积:160㎡
户型:四室
小编到达现场的时候,厨卫的瓷砖已经全部贴完了,客厅也基本上快贴完了,工人师傅正在贴角落处的。
所以,小编就趁着这个时间,向工人师傅请教了一些贴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的一个汇总。
装修怕被坑?添加小编微信,免费量房,验房!
(微信号:ncljljj)
不管是墙面还是地面的基层,在铺贴瓷砖之前都需要处理好细节问题,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将基层的油污浮灰清洗干净之后,进行人工或机器拉毛工艺,才能让瓷砖和墙地面紧密结合。
建议:铺贴之前基层平整度和阴阳角垂直度不达标,墙面大面积空鼓的要整改之后再铺贴瓷砖。
水泥砂浆能将瓷砖紧密结合在基层上,主要是因为水泥和水组合的稳定性,水的作用尤为重要。若水泥砂浆缺水的话,贴好的砖极易产生空鼓,严重的会导致砖与基层脱离。
大多数瓷砖的吸水性都很强,为避免瓷砖将水泥砂浆里的水分吸收掉,一般要将瓷砖先进行浸水处理(两个小时以上的浸泡时间)。
瓷砖浸水标准做法:
瓷砖完全没入水中,注意一定是全部浸在水里面,用水管浇水或未全部浸水的做法都是不达标的偷懒行为(幸好小编去现场的时候工人师傅还留着泡砖的盆)。
建议:存在两种不用浸水的情况「吸水率低于1%的砖」不用浸水,采用「薄贴工艺」的釉面砖不用浸水。
对于地砖铺贴,老师傅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手握成团,落地开花。这句话是用来形容地砖干铺的时候,水泥砂浆的湿稠度状态,以用手捏成团不松散为最佳。
瓷砖干铺:一般用于地面瓷砖铺贴,基层浇水湿润后使用1:3(水:水泥)的干性水泥砂浆平整铺在地面(有一定厚度),再将瓷砖放于砂浆平面上用皮锤振实调整好即可。
与之对应的湿铺工艺需要注意的几点:
1、水泥砂浆不能放置过久,一般2h之内要用完;
2、厨卫以及阳台空间,最好采用湿铺法进行地砖铺贴;
3、采用湿铺法贴地砖,要先进行基层找平处理,砂浆厚度要小于20mm。
建议:干铺与湿铺只是两种操作工艺,最终效果是一样的,唯一区别就是干铺要在基层做一定厚度水泥砂浆层。
一般来说,装修作业的工序都是先顶后墙、先墙后地,墙面砖铺贴要优先进行。
原因有两个:1.先铺地砖要等待干透时间会拖延工期;2.先铺地砖后期贴墙砖的时候会有杂物掉落容易对地砖或地漏造成二次损伤。
常见墙砖铺贴方式:
使用水泥砂浆作为粘结材料的工艺,与薄贴法相比少了对墙面的找平工序,做完墙面拉毛直接铺贴。
薄贴法是使用瓷砖粘结剂(胶水)作为主要粘结材料的铺贴方式。这种工艺对墙面基层的平整度、垂直度要求高,铺贴前要做找平处理。
建议:规格或密度过大的墙砖不建议用薄贴法铺贴,存在粘结不稳固导致脱落的隐患。
“墙压地”和“地压墙”示意图(水平方向为地砖,垂直方向为墙砖)
墙压地和地压墙指的是墙地砖的两种接触工艺,各有各的优缺点,弄懂原理其实选择起来没那么复杂。
墙砖压地砖(墙压地)
首先墙面从倒数第二排墙砖(空出最底下一排墙砖先不贴)开始向上贴,然后等地砖铺完。再将最底下一排的墙砖嵌进去,以刚好压在地砖上面不留缝隙为标准。
「优点」
墙压地整体美观度更强,肉眼不会看到太大缝隙;
墙压地可以保证墙壁上的水直接沿地砖坡度流到地漏,不会流进缝隙里;
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没水流进的缝隙里不会发霉生菌,避免地砖发生起拱变形。
「缺点」
卫生间需要留坡度导致地砖一般都有高低差,最后一排墙砖都需要裁砖,处理不好视觉效果极差;
最后一排墙砖铺贴时由于工艺难度大,四角不会那么密实,容易出现四角空鼓。
地砖压墙砖(地压墙)
地砖压墙砖,施工顺序是直接从最底下一排墙砖往上贴直到把墙面贴满,再将地砖铺好抵住墙砖。
「优点」
墙砖从最下面往上铺贴,不容易产生瓷砖空鼓情况;
工艺成熟,只要不是特别不靠谱的工人,都能做出很好效果。
「缺点」
墙地面缝隙会积灰藏垢,溢出的霉菌水垢影响整体美观度;
墙面上的水会直接流进地砖缝隙,防水没做好长期这样容易对防水层造成损伤。
总而言之,墙压地相对于地压墙工艺复杂但有不少好处,想做墙压地的同学要接受其耗时费工成本高的特点。
以上就是小编在咨询过工人师傅后总结出来的(工人师傅还以为小编是电视台记者),最后,感谢爱和美装饰提供的样板房!
欢迎光临 南充零距离论坛 (http://bbs.0817ch.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