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这两天经常看到一篇来自新京报的文章,叫做《大数据告诉你,中国人有多想生男孩》,我特别注意到里面提到了一个数据:
2017年11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7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在女性“健康与生存”指标上,全球144个经济体,中国排倒数第一。
特地去查了一下这份报告,它主要包含四大范畴:经济参与度与机遇、水平教育参与度、健康和生存、政治参与度。
2017年,我们国家的综合排名的在第100名,主要失分项是“政治参与度”、“同工同酬”、“新生人口性别比例”方面。
也许你可以说这份报告有失偏颇,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感受不一样,但不可否认,男女平等依然是一条很漫长的路。
我自己的家里有两个女儿,感觉也格外明显一些。每次别人说“你可省心了”或者“还是再生个儿子吧”,都会一笑置之,在心里面默念一遍,“对女儿,要操的心可一点都不比男孩少,虽然小时候可能乖巧一些,可长大后需要牵挂的地方往往会更多一些。”
教育,还没对女孩平等
我们需要给女儿更多自信
周围的很多朋友时常用一种庆幸的口吻说,“我们家不重男轻女,我们家宝贝女儿不会受委屈”,然而等女孩离开家庭的庇护开始上学,她依然可能会面临很多的不平等。
当一个女孩数理化成绩或者体育成绩特别优秀,别人很可能会夸奖她:“好厉害,真是一点也不像个女孩子”。
当一个女孩成绩均衡,却想读理科的时候。总有人善意的提醒她:“女孩子现在成绩好,等到高中,脑子还是不如男孩子反应快”
当一个女孩想选择飞行员、考古、农林业等相关专业,常会听到劝告:“这些活儿太辛苦了,不是你们女孩儿该干的。”
即使女孩子侥幸,没遇到爱乱贴标签的亲朋好友,好不容易考入了还算理想的大学,她又可能遇到一批骨子里就认为女孩子不应该与男孩子平等的老师们。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冯钢公开声称:
“女生读研后继续走科研道路的十不足一,读研期间也少有专心学问的,大多混个文凭准备就业。”,“历史证明,学术界不是女性的地盘!”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罗必良教育学生:
“女孩子是个产品,卖了二十几年还没有把自己卖出去……从恋爱角度讲,读博士不是增值的,而是贬值的事。”
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认为:
“城市已经是人满为患了,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方法之一是减少妇女就业数量”
山东大学某老师高呼:
“老师在表扬优秀生,绝大多数都是女生。我上学时,女生多数笨笨的,优秀生男生要占压倒优势。教育肯定出问题了。”
这些言论看似“个案”,其实还有千千万万种类似的言论隐藏在网络的背后。女孩子想取得与男孩子一样的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考研、考博以及科研机会,从来都要付出更多努力。
我们为儿女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他们内心强大,得到幸福。所以养育女孩,一定要注意从小给女孩更多的鼓励和自主选择空间。
在父母可控范围内,允许女孩做出更多自主的选择,教会孩子尊重自己的想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增强自己自信心特别好的一种方式。这样做也是为了告诉女儿,无论何时何地,你的选择必须处于自己本身的意愿。
这样她以后就更容易明白,学文科很好,学理科也很好;搞科研很好,做艺术也很好。找到有情人结婚很好,独自旅行充实自己也很好;做个职场达人很好,当一个好妈妈也很好。
所有的前提,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本身热衷于此并且能从中得到幸福。不是因为我老师这么认为,我老公这么认为,或者为了谁谁谁要这样。
职场,还没对女孩平等
我们需要给女儿更多勇气
职场上的性别歧视,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我曾看过一个调查,女性每天平均工作时间比男性长44分钟,收入却只有男性的62%;
无偿加班、主动或被动付出的免费劳动,女性也是男性的2.4倍。
33%的女性在她们生产后薪资下降,36%被降职。
11.5%的女性因处在婚育阶段失去晋升机会,更有81%的女性曾在职场感受到性别偏见...
数字可能显得枯燥和冰冷,但真实的故事,绝对不会更温暖。
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职场歧视的亲历人。她大学和研究生读的都是重点大学的制药工程相关专业,成绩一路优异,社会交往能力也强。男朋友也是本专业的同班同学。看起来颇有些顺风顺水。
然而在毕业后的面试中,许多药厂都宁可要她那个成绩中等的男朋友,也不愿意招收她。好不容易争取到了一个试用机会,对方HR直接在试用结束后告诉她:
“你的工作能力没有问题,但是公司这边希望你能承诺,5年之内不能要小孩,否则对公司的负担太大了。”
很多公司的HR似乎都有个潜规则,未婚有稳定男朋友的不要,因为很容易结婚后就回家当太太;
已婚未育的不要,因为很容易入职不久就休产假,产假结束后就辞职;
已婚并且有一个小孩的不要,因为会记挂家里,不能安心加班,还有可能去生二胎;
已婚有二胎的也不能要,因为年龄有些大了,不太好培养……
总而言之,在求职者各方面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能选男性就不要选女性。除非女性真的特别突出,特别适合这个岗位。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富养女,就应该对女儿一味宠溺,更不意味着女儿可以在家靠父母,长大靠老公。
人生在世,唯一拿不走的不动产就是自己的本事。竞争很残酷,但父母必须让孩子参与进去。养育女孩,一定要给女儿必须的压力,告诉女儿,无论何时何地,你需要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不要因为是女儿就降低要求,一定要给女儿骨气、勇气和自信,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一切。当陈旧的观念让你身处弱势的时候,出色的成绩和扎实的业绩,才是可以争取到话语权的武器。
家庭,还没对女孩平等
我们需要给女儿更多尊重
去年有个“女德”班很火,主要观点是“女人要守妇道”,“贞操是女人最好的嫁妆”,“服从丈夫,要打不还口骂不还手”。
这种观点当时受到了很大的争议,多数人都认为这是封建糟粕。然而同样是新世纪,这种骨子里把女人当成男人的附属品,家庭的附属品的观念,却依然在通过其他的形式表现出来。
例如网友在北京民政局拍到的宣传展板:
例如佟丽娅的父亲,在女儿的婚礼上公开给的祝福是:嫁到人家,就好好伺候伺候丈夫和公婆。
当然,父亲让女儿多干活,也许还只是客套话,但“成为我们家的儿媳,就必须给我们家生儿育女,不管我儿子干多干少,你必须要能干活,不能懒”的这种观念,在中国绝对还是司空见惯。
我们国家的传统观念里,女儿一旦成为了别人的媳妇儿,很多事情就进入了另一种“潜规则”。
在家庭,她们似乎天经地义般的应该承担更多的家务,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照顾。如果一定要有一个人放弃事业来管理好家庭,那么极大概率,这个人应该是女方。
作为女孩子的父母,我们很难去改变这个整体的大环境。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来让我们自己的女儿面对不平等,有更多的底气去争取。
我们要给女儿一个充满爱和尊重的家庭。告诉女儿,无论何时何地,必须保护好自己的底线和自己的尊严。
父母的相处模式,会成为女儿学习的榜样。如果父亲尊重母亲,母亲关爱父亲,女孩子就会有足够良好的感知能力,知道怎样被对待才是正确的,怎样被对待是一种冒犯。
女儿有了这种感知的能力,才不容易被琐碎细小的事情所牵绊,也不至于被一段不良的感情所围困。获得尊重和幸福的概率,会大大提升。
养男孩不易,养女孩更难。小到防擦伤防骚扰,大到防诱导防歧视,每一步,都需要父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但是我们现在做的越多,我们的女儿将来面对的环境就越好。希望每一个女孩,都能活出自己真正的样子。
欢迎光临 南充零距离论坛 (http://bbs.0817ch.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