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零距离论坛

标题: 荣威RX5大V专项——寻味四川【达州站】 [打印本页]

作者: 锦上添花    时间: 2016-11-25 15:48
标题: 荣威RX5大V专项——寻味四川【达州站】
       一转眼发现自己很久没有给自己放假了,工作上的事情虽然要注重,但是休闲娱乐也是必不可少的。
于是果断向老板请了年假,开着我自己在10月份刚买不久的爱车荣威RX5,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自驾游。这次的目的地是四川达州,听说那边的风景和美食都还挺不错的,此次也是跟随荣威RX5大V专项活动,去寻找四川。
对于爱车荣威RX5我还是感到相当满意的,不仅外观沉稳大气,而且造型也很酷。我查找了但是网上的一些评论,发现它的口碑也很不错,用车到现在感觉还可以,起步快、稳,动力也还足,内部空间也比较宽敞,开起来很舒服,是一辆值得驾驭的好车。

(, 下载次数: 15) (, 下载次数: 16)

寻找四川,马上走起!
四川,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国”之美誉,是中国西部门户,大熊猫故乡,美食也有很多哟!
我们第一站就是渠县!
渠县有着两大瑰宝。渠县汉阙,集古建筑、绘画、书法、雕塑浑然一体,历经近两千年风雨,述说中国东汉中后期及稍晚一段时间宕渠大地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及社会发展,其数量之多,分布之集中,保存之比较完好,堪称国宝级文物。
而另一个龙潭风景区被誉为川东“小九寨”,由此可以想象,那是何等的景绝幽丽啊!

(, 下载次数: 18)

出发之前瞟几眼爱车,车灯造型很不错,小提琴概念LED尾灯,拥有雷神之锤的超酷炫尾灯在黑夜中亮起恍如雷神双眼,转向灯、刹车灯、LED示宽灯、倒车灯各司其职,Logo同样简洁醒目!

(, 下载次数: 16)

方向盘很nice,灵敏度一流,即使是力气不大的女性也能操控自如。大小合适红酒杯的造型恰到好处,既不失存在感,又能彰显个性与自我,60汽配城缝的真皮套使其手感绝佳。
多功能方向盘让人爱不释手,无钥匙启动功能让人眼前一亮,仪表盘采用表盘+单色液晶屏的组合,各功能键围绕指间,驾驶员可从容应对,避免了手忙脚乱的尴尬。

(, 下载次数: 16) (, 下载次数: 17)

开门也很方便,配置很齐全,细节做得不错。为了营造出更有档次的座舱气氛,RX5内饰中控台顶部采用软性搪塑材料制造,副驾驶前方、两侧车门内衬等部位大量使用了触感上佳的皮革。10.4英寸中控大屏将多媒体系统、空调面板等功能都收入其中,很符合其“互联网汽车”的定位。
内饰更是处处用心,每一细节设计都以人为本,极力提高车内的豪华感与精致度。四门车窗一键下降,EPB电子手刹更安全。

(, 下载次数: 16)

天气有点小冷,打开空调调节一下再出发,以免感冒了。双区自动空调都融入到中控大屏内,7英寸的显示屏,显示效果细腻,而且能与中控屏互联。
(, 下载次数: 15)

18英寸的轮圈目前看来和车身的比例并不失衡,低配车型未来会配备17英寸的单色款式。米其林Primacy 3 ST浩悦轮胎算得上是品牌民用胎产品线的高端产品了,荣威RX5上的这套前后轮都达到了235/50 R18,市场价超过1200元/条,很厚道。
最后检查一下轮胎有没有问题,准备完毕,出发去下一站了。

(, 下载次数: 15)

车上的标志很醒目,看着比较赏心悦目啊,开点音乐嗨起来!
接下来下一站达州!
门板内侧采用深色木纹饰板和哑光银色镀铬饰条辅以点缀,大幅提升了车内档次感;银色镀铬饰条装饰的车窗按键,看起来非常精致;钻石切割与激光镭射工艺相结合的空调出风口拨钮,展现了科技与艺术的高度融合。
看下侧视镜,注意旁边的来车!

中控台顶部全部采用软性搪塑料材料,10.4英寸中控大屏将多媒体系统、空调面板等功能都收入其中,下方采用皮革包覆工艺,档次和质感瞬间提升。
不知不觉天黑了,今天只好借宿在达州了,达州有两个著名的历史文化元九登高和石桥火龙。
达州元九登高节这一传统已沿袭千年,每年正月初九,数十万人倾城出游,这一壮观景象在全国也属罕见。
达州石桥火龙闹春已延续千年,整个活动贯穿了请龙、龙点睛、龙请水、烧火龙、送龙等民俗风情,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达州的夜晚还是挺美的,荣威RX5的侧颜也是美的不要不要的!连门把手这样的小细节也能体现用心:纯白的把手上一抹亮色烤漆既美观,又考虑到实用性。
乘坐空间巨大,身高1米8的人坐在前排,头部尚有4指左右的空间,异身后排,则头部空间有一拳,腿部有超过2拳空间,超大天窗850mm*1342mm,天窗面积达1.14㎡,可开560mm。坐在车内又宽敞又明亮。

为期三天的的行程结束了,顺利返回成都!
偶尔的小憩还是挺舒服的,开车爱车欣赏着美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惬意人生呢?






欢迎光临 南充零距离论坛 (http://bbs.0817ch.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