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几条老街道被录入新书 令人颇感欣慰
市区几条老街道被录入新书 令人颇感欣慰至“文革”结束,南充市区有街巷109条。然而,近20年南充出版的几本文史类书籍“市区老街道名录”中,都没有历史悠久、底蕴厚重、已经消失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城隍街、盐店街和新生街,而其中所载史家院的表述也存在谬误!
城隍街、盐店街和新生街是十分有名的街道,最近由省政协文史委和市政协联合出版的市文史资料第29辑《南充市井闲谭》将其收入,算是留下了十分宝贵的城建文史资料,令众多老南充市区人和文化人颇感欣慰。
城隍街
原城隍街位于现青年街口与顺庆区税务局之间,如今只是一条长约百米、完约三四米的小胡同。
城隍街因城隍庙而得名,原是一条宽约10来米、呈“L”型的小街道,街道一头往东连接半边街(曾有三元宫,解放后改名“青年街”),一头向南连接大西街。城隍街沿街民居全是青瓦木壁、两层楼的穿木结构建筑,二楼临街一面是斜伸外延式木栏杆;底楼沿街一面为深红色活动木板墙壁,上下为木滑槽,卸下木板即为铺面。
解放前的城隍街是一条非常热闹的商业街,一边是南充市最大的肉市场,一边是鳞次栉比的商店、饭馆和茶馆。城隍街每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人气非常兴旺。到了每年农历5月10日,城隍街更是热闹非凡,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往城隍庙参加一年一度的盛大庙会,届时不但南充城万人空巷,周边乡村的群众也前往参加庙会,一条小街往往被挤得水泄不通。1950年底,城隍庙被拆除,从此城隍街风光不再。
1966年8月底,城隍街被改名为“立新街”,从此城隍街名不复存在。在原城隍庙部分旧址建起的南充市汽车配件厂后来扩建厂房,占据了立新街通往青年街的全部街道和通往大西街的部分街道,从此立新街变成了约3米宽的死胡同。1986年1月,使用了20年的“立新街”街名被取消,成为大西街155号,巷内住户设附号。
1997年,大西街片区旧房改造,原城隍街的老房屋被全部拆除,小巷保留,现代高楼大厦取代了青瓦篾壁的破旧老房,小巷门牌为大西街169号直到今天。
盐店街
盐店街曾是人们由老西桥入城的正街。街起大西门城门洞(现桑园路口附近),经三中操埸外沿止于老西桥下游旁,此处曾有十几步石梯,街道两头各有一座石牌坊。街长约五六百米,宽约五六米,是个较缓的长坡道;街面为石灰、黏土和细砂混合而成的三合土路面,路边有排水阴沟,两侧的人行街沿宽约1米。
盐店街住户密集,门牌号有200多号。道路两侧全是青瓦木壁的单层商业店铺,只在与大西街相接处有五六间两层楼房。这条小街最早是以经营盐巴为主,故名盐店街;到了清代,这条小街成为盐巴、油料、食品、杂货等多种经营一条街,是生意十分兴隆而繁忙的商业街。
1928年,在修建顺(庆)蓬(溪)公路时,将西河桥头的牌坊、浮雕和上桥石梯全部拆除。从此人们改由经西桥河街(今表方街)过大西门进城更加方便,于是原来由盐店街进城的这条小街逐渐冷落。
解放后南充三中扩建,占据了盐店街近西河的下半段,剩下近城的上半段。1966年8月底,盐店街改名为“新建街”;1993年开工修建新西河大桥,盐店街被拆毁而彻底消失。只是一些老南充市人走到桑园路口时,有的还能想起当年的盐店街就是从这里进出。
新生街
原新生街位于南充市糖酒公司(现中心医院大门对面)背后。新生街兴建于南充市解放初期,当时主要是解决妓女、流浪人口、监狱释放人员等在市区无住所者的居住问题,因而最初取名“翻身街”,意思是居住该处的居民翻身作主人了;不久翻身街被改名为“新生街”,意喻住进此街道的人均已获得新生,从而走向崭新的生活道路。
1956年6月下旬,嘉陵江暴发洪水,南充市区南门坝、大操坝(现名桑园坝)等低注地带被水淹,大量老旧房屋被水浸泡而垮塌。为了安置无家可归的灾民,政府在新生街再次修建居民住房。随着新建房屋的增多,先后取名为新生一、二、三、四、五街。这些住房全为无楼平房,红砖青瓦结构,住房之间形成宽约3米、南北走向的小街道。
1992年,南充市西门百货批发市场动工兴建;1993年,新生街5条街道的民房被陆续拆除,城乡居民全部以置换新房的方式搬进新居。房地产开发商在该片区建起了西门百货批发市场和多幢商住楼。
虽然诞生40多年的新生街在历史长河中如同昙花一现,但幸存下来的一栋老平房和一段老围墙,还有新世纪商场侧面的“新生巷”和西门汽车站一侧的“新生街小区”,还是给人们留下了一些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史家院和水井巷
1、 史家院。史家院又称史家巷,旧址在今大西街20号(现桑园路囗正对面)南充清真寺大门右侧巷内。《顺庆大观》“城区街巷地名选录”(第48页)中称“史家院原名施家堰”,其实南充城建历史上从无“施家堰”之名,原史家院老居民也不认可“施家堰”之说,其名应为与史家院谐音而被人误传之故。
史家院紧临明嘉靖年间所修的清真寺,故里面的最早住户大多为回族人。史家院南北为巷道,小巷经过清真寺再过一家宰牛坊后,通往小西街中段。清真寺前原有一空坝,空坝旁是庄稼地和一个无名水塘,水塘全是污泥而无植物;此处无人家,居民都住巷道两端,住户众多。1958年,史家院的水塘被填为平地。
解放前,先后在南充城内创办成达中学、国医专修班的中医名家张安钦曾定居于史家院。
二、水井巷(注)。水井巷距史家院约100多米,在大西街中段、现顺庆区税务局西侧,系南北走向。进水井巷口约20米处右侧有1口深约八九米,直径约80厘米,一年四季从不干涸的大水井,井边长着1棵一年四季枝繁叶茂的老黄葛树。这眼古井和黄葛树原在大佛寺西墙边,该寺被毁围墙被拆后,水井和黄葛树得以幸存下来,当年附近居民每天在该水井挑水做饭或用水洗衣,水井巷名称因此而来。距水井西边七八米处是一条小巷,与史家院相通相连。后来巷道与史家院之间被阻断,水井巷成为进深约150来米,宽约两米多的死胡同。
1997年大西街旧房改造,史家院和水井巷民房全部被拆除,古水井被毁,原史家院已无其名,水井巷已无任何痕迹。值得庆幸的是,原大佛寺内的两棵黄葛树(包括原水井旁那棵)幸存下来,并得到保护,如今挺立在顺庆区税务局大门内左侧,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盐店街老图除外 文/图 朱兴弟)
老南充的历史变迁 历史的回忆… 历史文化博大精深 满满的历史感 伽玛刀 发表于 2023-2-4 17:10
历史的回忆…
历史文化悠久 看起不错的呵呵 还有好多老街老巷现已不复存在了。 现在好多地方都是在做面子工程, 不错的消息嘛 不错的选择哈 不错 满满的历史记忆 历史文化的沉淀。 还原历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