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穹深蓝 发表于 2017-9-23 07:37:59

摄影人 记录者——(纪实小说)

         写在前面的话    文学作品有个前言是正常的。就这篇前言来说不同点在于有“祸从口出”的“前车之鉴”它就只能更象是一篇说明,这一来是有言在先以防误解,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二来是当下人们心情浮躁,见不得“冒犯”之言,先打个预防针,能减少对号入座的危险:小说嘛,哪怕是纪实文学,它也不象资料一样要求详细、真实。小说总是信手拈来,张冠你戴,甚至东拉西扯,夸大上线。这就是大师们所说文学创作的“典型化”手法。这篇章回小说是笔者计划学习写作的长篇小说的部分选段。小说中的情节是身边点滴琐事,有你、我、他的影子。却不是真实你、我、他的本身。它是将这些现实生活中的“碎片”拼接、典型化,以阐述一些道理和理念。切切不可对号入座:这可能是影射我、我、我;也不能看字猜谜:那就是说的谁、谁、谁。大家看懂多少是多少,理解多少算多少。如有体会感悟或不同意见欢迎商榷。当然最好是读完,至少是读上几章后再议,因为小说中的人物不是脸谱话的木偶,是文学化、多层面的典型,不能简单用好、坏来区分的。好了,言归正传吧                          一、祸起萧墙外    好几天没见“老大难”到“摄影之友”来“闹革命”(斗地主)了。这让圈子里的牌局常陷“三缺一”的境地。于是有摄友多方大听探其究竟,很快他消息传来: “他又摊上了事了”…… 这次显得不同的是,他并非得罪了摄影圈里的某些“大师”,也无关摄影协会内的是非“糗事”。而是惹到了一群佛教“居士”。圈子里的“大佬”得知后不晓得说什么好了,只得摇摇头说道:“这个‘老大难’啊……”。“老大难”姓盛名楠;ID“深思的蓝”。常有些奇思怪想。其口头禅:“思考是人类与动物的唯一区别”。加之爱舞文弄墨,在网络论坛里有点小名气。但在摄影圈子里因其摄影缺少主体“形象”,作品风格又多暗讳而另有说道。不太入主流摄影圈之“法眼”。另外还不循规矩,口无遮拦,因此触犯了不少不成文的“潜规则”,广受争议。捡大事说吧,一次协会应地方有关部门组织了一次《我与图书、我的阅读》为题的摄影大赛。他报来一幅“买菜老农看皇历”的照片:乡镇早市,初升的太阳映照下,一位老农独坐桥头守着一担鲜嫩的生姜,埋头聚精会神看日历。   “你这照片与图书有什么关系?不行!”还没进入评比,初审就被告知遭PK掉了。   “皇历是不是书?现在多数老农民是“文革”时代进小学的。他们有几个能读懂《大革命与旧制度》;当下又有几个会有兴趣读《XX文选》?看皇历既是传统文化,又有现实意义。再说二十四节气还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老大难”的申辩扯上时政,这就犯忌了。   有人解释:“现在主办部门强调‘正能量’协会就是报上去了,评片时也过不去的。要不你到文轩书城去现拍两张,名额给你留起。”   “大家都去拍些图解式的照片,有意思吗?百花齐放应该有些不同题材的照片啊。如果不行我就不参加算了。”   “是部门出钱办影展,不配合中心思想拍照片,协会……”    但没等别人把话说完,他把电话挂了。这件事后续传出“主流”层面的评介:这楠那蓝,看来他是个“老大难”……。    不过他倒很有“自知之明”,自言“此处不留奈,我自逍遥哉,来年百花怒。奇葩添异彩。”近年来他有仿效“太公钓鱼”、“寒江笠翁”之态,游访野渡荒沟;坐钓溪畔江岔,迷恋起鱼趣之乐来。自曰:“江枫渔火岂对愁,垂钓静默不思忧,悟道精处不竟喜,遗憾总是言被诌。”不久前还在摄影微信群里上传了一篇别出心裁的“组照”:    冬季来得突然,秋高气爽的日子刚露面,雾蒙蒙的冬就抢镜了,没得拍了,加之雾霾! 只得另辟蹊径,跟随一群迷恋渔趣的老人,钻山沟、寻野流,体念钓者们的生活乐趣,用“形象思维”代替“视觉感知”,“拍摄”这组“照片”。分享吧,不管是否喜欢,欢迎评介,无论是否解读……     《野钓》图一:“山野人踪”箐沟人语远,林密浓雾寒。入冬黎明迟,身影溪水畔。图二:“崖畔山堰”野河三丈许,轻坠四米竿。不畏三九冷,垂钓人正酣。图三:“独钓寒江”风微浮漂斜,枯叶缠丝线。稍许翁前倾,轻动碳素杆。图四:“鱼无声处”一待云开散,风停天回暖。水静不觉处,鱼漂微动缓。图五:“出水芙蓉”抖竿甚是沉,出水七八钱。上鱼便是爽,渔趣自心间。图六:“华灯夜归”不觉山雾复,有呼喊收竿。老来乐于此,归途暮色欢。   “怎么看不见照片!”“是否忘记上传图片哦?”摄影人总是以照片说话,无图无真相,于是纷纷发问。   “请读读题头文字吧,总习惯只看画面,不读文字,摄影人之短板也……。再说胸中不平何处静?心境无欢暮色暗!我还拍不出‘水静不觉处’;‘归途暮色欢’的意境——立意在先待来时,解读何须见照片”……。    这就是“老大难”;一个另类的记录者。    在大艺术圈里这样一个另类其实不算什么奇葩。但是在三、四线的小城里,有这样一个也就很扎眼的了。不入流,不合群,被“边缘化”就不可避免了。还好,已过“天命”之年的他,爱争论、却不计较;多发呆、自在独处。与摄友的交流更多是在一起“斗地主”而已(雅称“闹革命”)。    说起这次是非,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会弄成这样。据知情人爆料,那日,他们一行好友摄影采风归途,谈及文人雅兴之钓鱼一事,有一摄友语出惊人:“钓鱼是最恶的勾当,我再也不钓鱼了。”众人诧意,询问得知,前不久在寺庙听“师傅”讲经时提及善恶一说,例举钓鱼之恶说“以利益布陷阱(撒窝子),用生灵为诱饵(挂蚯蚓)杀生,此勾当比屠夫还恶”,因此闻言而践行,发誓不再钓鱼云云……。摄影圈里有钓鱼爱好的也不少。此说引来一阵反驳声,其言辞多事辛辣。但对摄影爱好者来说,这些终究是题外话,哪说就哪丢、无关紧要的。同行摄友说说也就过去了,都没往心里去。可“老大难”却较真了,随后不久却在小城摄影论坛、微信群及朋友圈里传发一帖辩证说:    “……此事我一直耿耿于怀,如刺在喉。‘钓鱼勾当比屠夫还恶’的说辞似是而非,貌似有理,实乃牵强附会之歪理;断章取义之谬误。类似的歪理瞎说在群里坊间还很忽悠一些人。为辨明是非曲直,这一段时间读经典查资料,悟道辨善恶,说理道是非。现将感悟表白如下。    佛法博大,教义深奥。一般人很难深刻领悟。广义说佛,意思是‘觉者’。用佛学大师季羡林所说:‘不知道’的对立面,就是‘知道’。知道了,就是‘大觉’,就是‘佛’。因此通俗来说:明理、知理就达到了‘佛’的要求。让‘迷者知,愚者觉。’是佛教的宗旨。佛教总是以大义布法,绝不会就事论道。“酒肉穿肠过,佛主心中留。”就是这个意思。无论从中国社会‘渔樵’基本群体构成要素;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钓鱼是恶”的说辞绝不是佛说本意。“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渔翁夜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柳宗元”。“闲来垂钓碧溪上,复忽乘舟梦日边。—李白”……    古曲《渔樵问答》更是文明的经典了。要否定这种文化吗?结论应该也是否定的。”    说罢文化层面,文贴还引申到时政。    “……反对‘以利益布陷阱,用生灵为诱饵’的教义的真实内涵和外延应该是以利益设陷阱,用权力做诱饵的反人性统治权术。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下上演了一幕一幕这样的悲剧。其中大秦末年宰相李斯是典型事例。秦始皇临终遗诏召回在北方前线的皇长子扶苏。太监赵高以个人利益决定拥戴胡亥为帝,为了拉拢当政宰相李斯入伙,赵高的说辞堪称‘以利益设局,用生命为诱’的经典:‘丞相大人,扶苏刚毅面勇敢善战,他继位后必将任用蒙恬等人,您和扶苏的关系怎么样啊?扶苏还会不会让您继续当丞相?现在遗诏和玉玺都在胡亥手中。你考虑一下胡亥吧。’最终李斯割舍不下自身的富贵,伙同赵高篡改诏书。结果把自己建立的国家制度和身家性命一手毁灭。当李斯被以“叛国罪”而被诛灭三族。临刑前,李斯叹着气问儿子: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白话的意思说:我现在想和你再牵着黄狗出上蔡(李斯的家乡)的东门去追逐狡兔,可惜无法实现了……。”    这篇文字在小城摄影圈里没引起什么反响,除了一位远在高原拍摄风光作品的摄友“帅哥吴”给了一个点赞:“好文笔、有哲理”外,其他的“人文摄影师”“纪实摄影家”都没言无语(其原因要深究起来,又是一个长长的话提!不提罢了)。    事情总是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篇帖文跟上一次风波相似,引来麻烦了。不同的只是那一次是说摄影引来保险从业人群的“围攻”。这次是说钓鱼引起佛家“居士”们的不满。还有些不同的是保险群体火气旺些曾以“约架”方式来解决争端;这一次信佛“居士”善意平和,“老大难”收到的是一篇类似缴文的微信:    “老师你好,今天有幸拜读了你的文章,我们与你的论点有些相左。学佛的姐妹经讨论,觉得有必要在此就事论事与你探讨:其实钓鱼并不是文人雅好,而是很多凡夫俗子入的普遍喜好。那些没有受过佛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种最彻底的生命教育的人,自然不懂得钓鱼就是恶。因为杀人是最大的恶,杀其它动物也是最大的恶。总之,故意杀害任何生命都是最大的恶。你既是有些文化的人,就比普通人多了具备学习圣贤教育尤其是佛家教育的能力和机会,为什么就喜欢只是为了满足口福之欲又或者满足所谓的钓鱼之乐这种低级乐趣哟! 人类发展到今天,科技如此发达了,生物技术连生命都可以用克隆技术复制了,文化形太也如此多样了,还在以生产力落后时代的娱乐形式‘如钓鱼’寄情山水,真的是大大的倒退!还没有脱离以血腥肉食维生命的恶习。这不配做人的高贵灵魂,已失人类天地之精华的地位……”    微信缴文继续发力:   “鱼樵耕读是农耕时代的产业,现在都21世纪了,还念兹在兹,可见中国文人的意识形态是多么的封闭,多么僵化多么落后!幸好中国新的领导层制定了以科技立国以科技强国的大政方针,再也没有人说要深化、强化‘鱼樵耕读’了,除了少数迂腐的所谓文人还抱着这种腐朽的残梦不肯醒来。那些历代文人们充其量就是世俗社会里文字方面略微擅长一点而已,他们离完美还很远,尢其在灵性的觉悟方面,可以说他们比普通人的觉悟更少、而恶业更多!是一种‘智障’型的人而已……”。   收到这篇微信,“老大难”就闭门不出了。这就是他多日没到“摄影之友”去斗地主的原因。“老大难”正犯难哦——竟然一时无从回复微信“缴文”……    祸起萧墙故事多,文人世俗难分割。    莫道传承有断代,文明碎片飘长河。   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文分解。

lorssi 发表于 2017-9-23 10:42:56

现在都喜欢看图片都不怎么喜欢阅读文字

邓如意 发表于 2017-9-23 17:47:15

估计是人们喜欢图片的视觉直观、一目了然。

而文字在看过之后、还必须将文字消化后、才能理解文中的真实含义

图片给人看的元素多些。

文字给人思的元素多些

个人看法、不求苟同

苍穹深蓝 发表于 2017-9-25 07:19:58

邓如意 发表于 2017-9-23 17:47
估计是人们喜欢图片的视觉直观、一目了然。

而文字在看过之后、还必须将文字消化后、才能理解文中的真实 ...

商榷有益:handshake。那说法离开文章所表述范围(较多摄影人不重视文字功能)来讨论是得另说……,{:1_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摄影人 记录者——(纪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