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南充(3)
芭蕉木瓜
芭蕉乡有种植木瓜的传统,近年来,他们大力发展木瓜产业。乡上一方面作好对木瓜销售市场前景的分析、预测,对专重大户建档立卡,重点扶持,请他们交流经验。另一方面抓好科技服务,每年出资2000元聘请县内外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理论学习和现场指导。同时抓好基地村、社的村道公路建设,先后出资2万余元支持庆祝等基地村修建村道公路。据统计,该乡年产鲜木瓜680吨,干木瓜270吨,木瓜产值达96万余元,人均增收100元。 芭蕉乡正着手做大做强该产业,把芭蕉乡建成川东北的“木瓜”之乡。 芭蕉木瓜 四川 仪陇县农业科学技术学会 仪陇县芭蕉乡35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1′26″~106°44′47″,北纬31°18′14″~31°34′38″。
西充黄心苕
西充黄心苕 四川 西充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南充市西充县全境,具体地域是:西充县晋城镇、常林乡、莲池乡、宏桥乡、占山乡、太平镇、古楼镇、金泉乡、仙林镇、华光乡、岱林乡、大全镇、金源乡、李桥乡、义兴镇、中岭乡、西碾乡、紫岩乡、关文镇、复安乡、凤鸣镇、观凤乡、青狮镇、槐树镇、鸣龙镇、青龙乡、双洛乡、义和乡、罐垭乡、中南乡、双凤镇、东岱乡、高院镇、同德乡、祥龙乡、车龙乡、双江乡、仁和镇、凤和乡、多扶镇、东太乡、扶君乡、永清乡、金山乡等44个乡镇,603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5°36′04″~106°04′07″,北纬30°52′04″~31°15′07″。
仪陇元帅柚 南充市仪陇县回春镇、中坝乡、土门镇、金城镇、日兴镇、大风乡、丁字桥镇、周河镇、马鞍镇等9个乡镇149个行政村,毗邻南部县、阆中市、巴中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1′00″~106°50′00″,北纬31°23′00″~31°33′00″。仪陇元帅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西凤脐橙 西凤脐橙是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的特产。西凤脐橙果实呈椭圆形、色泽橙红、果面光滑、无核、果肉脆嫩化渣、汁多味浓。2003年,在中国(上海)第七届名特优果品展销会上被授予“中华名果”称号。西凤脐橙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西凤脐橙是西充县农业局果技人员于1987年从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引进的脐橙新品,果实呈椭圆形、色泽橙红、果面光滑、无核、果肉脆嫩化渣、汁多味浓。2003年,在中国(上海)第七届名特优果品展销会上被授予“中华名果”称号,“西凤”商标2005年被国家商标总局受理并注册。现“西凤脐橙”畅销省内外。目前,该县已成片发展“西凤脐橙”2万亩,年产优质“西凤脐橙”5万多吨。 2013年,西充县果技站申报的“西凤脐橙”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西凤脐橙划定的产地地域保护范围:西充县晋城、常林、凤鸣、义兴、仁和、凤和、双江、宏桥、双凤、东岱、高院、同德、占山、祥龙、车龙、金泉、中岭、紫岩、关文、青龙、多扶、东太、槐树、西碾等24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5°36′04″~106°04′07″,北纬30°52′04″~31°15′07″。
川北醪糟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买酒谷!”故乡川北的醪糟吃时不醉人,吃后人自醉!
古色古香的故乡除了盛产美女和风流韵事以外,更以芳香醉人的醪糟而诱人不已。
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工艺考究,制作精美。普通型的,用陶罐盛装,盖子上蒙一张大红的亮油纸,红绸带绕一匝,牢牢捆紧,密封,极似电影《红高粱》里写有“酒”字大红的酒坛。也有用透明的玻璃瓶盛装的,那瓶就象憨态可掬的弥勒佛一般,雍容大度,里面盛装的醪糟,软软的,酥酥的,白花花的,漂漾着,清晰可见。礼品型的醪糟价格较高,是用青花的陶瓷坛或者陶瓷缸盛装的,瓷坛上画着呈祥的龙凤或者花草,古色古香而又不失素朴大方,让人疑心那极是景德镇名贵的瓷。打开坛罐,而其里又确实盛装的只是芳香的醪糟,舀一勺,香甜、凉爽、解渴、提神、芬芳、酥软,满屋飘香。
醪糟最常见的吃法,是掺少量井水煮沸了,磕上一两个鸡蛋或捏上几个糯米汤圆放在锅里小煮片刻,起锅舀出。家乡的醪糟,因其曲药配方的独特,加之盆地气候,新出缸的醪糟吃起来芳香糯软,入口化渣,又香又甜,甜而不腻,爽口怡心,意犹无穷,让人念念不忘至极。
小时候,逢年过节,走亲访友,跟到父母身后去当“撵脚狗”,一到亲戚家,洗帕热水脸,沏杯薄荷茶,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醪糟了,香香的,烫烫的,热气腾腾,烟雾袅袅。拜望之人家先用醪糟待客,既显示对客人之尊重有加,又彰显女主人家之贤惠。醪糟可以充饥,甜水可以解渴,驱尽一路风寒,卸下一身疲惫,尽显亲情温馨和珍贵。“水不打不浑,人不走不亲。”一包不足一斤的白糖冰糖,一把陈年的干面,居然可以反复走上好几户人家,礼物虽轻,情谊甚浓。午饭之前,先喝醪糟,称作“打幺台”,大人也常逗我们小孩说,吃醪糟时那热气是吹不得的,吹了今后讨婆娘到老亲爷家去接婆娘时要落大雨,走不完的滑路,吹了醪糟脸上还要长酒子颗颗,像永兴场上药铺里的邓麻子一样,满脸上全是窝窝,一打呵欠,就像一个团的兵力在集合……所以,小时候,懵懂的我,在亲戚家喝醪糟的时候,尽管热气腾腾的醪糟开水烟雾弥漫,也是万万不敢去吹那醪糟的雾气的,只是憨厚似猪吃潲水一样埋头傻喝。
醪糟因其原料简单,制作方便,所以乡间无论贫富人家,均可酿造,四季不缺。
那时候,贤慧的母亲常常是自己动手酿造醪糟:先将糯米,又叫酒米,用水泡胀,放进锅里蒸熟,用烧开后放凉的白开水或者清凉甘醇的井水发散,洒上曲药,细细拌匀,然后盛入家中的一个大洗脸盆内,撒上糠壳压紧密封,甚至加盖棉絮等厚物捂盖,有时候干脆就塞进被窝,一天一夜之后,满屋清香四溢,仿佛八月桂花遍地香,于是一切的一切便宣告大功告成。酿好的醪糟装进瓷坛,盖上盖儿,放进厨房大青石水缸里,吃上十天半月,坛内的醪糟竟也依然鲜美如初,一点儿也不会酸,一点儿也不会坏,效果和现在的冰箱差不多,神奇之至。
若意图酿酒,那就得多用曲药了,这样酿出的醪糟味太冲,不大好吃,但出酒率高,醪糟里的汁水,就是米酒,度数不高,温和,香醇,有点象现在的啤酒。后来,读《水浒》过景阳岗打虎的武松,连吃十八碗酒,我想其实应该就是这种醪糟中酿出的米酒,如果真是现在酒厂里烤出的60度的烧酒老白干,喝将下去,别说打虎,先不自身醉死那才叫怪?小时候,我便常去偷吃那盛在家中大瓷坛中的醪糟中的米酒,有时候贪心喝得多了,脸醉得红红的关公一般,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很多时候,竟倒在自家米仓下的柜子旁呼呼地睡着了。一觉醒来,竟然不知何方。
那时候,家乡小镇的街上,每逢当场天,便有一个兴隆场到永兴场赶场的买酒曲的老婆婆,那婆婆头发花白,走路蹒跚,挎个小竹篮,走街串巷地叫卖酿醪糟的酒曲,那曲药四四方方的,雪白雪白,就象现在打麻将用的骰子,用纸包好,一包三粒,一角钱一包,酿出的醪糟,吃起来又香又甜,又糯又软,入口化渣,一点儿也不腻人,味道真是好极了。
时光荏苒,当年那走街串巷卖酒曲慈祥的婆婆和贤慧的母亲均已不在人世了,如今,我再也吃不成她们酿制的醪糟了,怅然若失之中,但那醪糟的清香、甘醇、美味和有趣却早已溶入了我的记忆之中,生命之中了!
很多很多夜深人静之时候,我便常常情不自禁地就想念起家乡的那些人们来,一张张鲜活的笑脸仿佛故乡池塘里碧绿的莲叶和风生水起的涟漪,还有淡淡的桂花馨香和浓浓的醪糟味道,沁人心脾地轻易地就将我醉倒……
情到深处人孤独,醉忆故乡醪糟香!
腊肉火锅 腊肉火锅
腊肉火锅乃西充饮食文化之一朵奇葩。为西充美味佳肴之一绝。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西充训导刘洪典作《竹枝词》“喜逢嘉客火锅烧,也喜鸡豚味最饶”,赞美西充火锅。西充火锅历史悠久,相传开始于黄帝时期,发展于汉唐时期,而又精于宋代,盛于清代。西充腊肉火锅,以腊肉见长。西充腊肉,制作考究,色泽金黄,干爽结实,香气浓郁,味美不腻,久存不坏,别具一格。农历“冬至”前后家家户户欢天喜地,宰猪腌肉,这一习俗至迟可追溯到汉代。 西充腊肉,尤喜腌制腊头踢、腊尾肚、腊心舌、腊肝腰、腊排骨、腊香肠等,这些叫做“盘子菜”主要用来待客佐酒。另外还有腊鸡、腊兔、腊鱼、腊牛肉和血皮、血糕。西充的腊肉火锅就是用以上种种腊肉,加上时令蔬菜和适量的肉汤调配而成,火锅中有荤有素,有菜有汤,即可配整桌筵席,又可单独成席。 在配整桌筵席上,有“四碗火锅”、“七碗火锅”和 “九碗火锅”。若单独的火锅席,火锅分三层,上层是腊香肠,腊心舌等“盘子菜”;中层是半肥半瘦的腊肉,形似骨牌,称“骨牌肉”;底层是新鲜蔬菜和豆腐、粉丝等,其味鲜美无比,香气醉人,深受人们喜爱。西充的腊肉火锅与我国北方推崇的“涮羊肉火锅”、“白肉片火锅”,南方流行的“海味火锅”、“毛肚火锅”等齐名,构成了西充饮食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页:
[1]